【原创作品】2016年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广播电视基础知识真题【资料下载】

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

(2)《准则》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A)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B)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C)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D)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E)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 )是通过广播电视的电子传媒进行传播的正在变动与新近变动的事实。

A.广播新闻

B.广播电视新闻

C. 电视新闻

D. 电子媒介新闻


参考答案:B


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是原国家广电总局为加强电视队伍建设,倡导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职业行为,与2004年12月2日向社会公布的。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职业行为做了详细规范,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确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
(3)广播电视新闻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
(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
(5)受众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心理,因此新闻价值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个观点正确吗?


正确答案: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1、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指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它寓于事实本身,是客观的,不以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
2、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反映了受众在选择和判断事实时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约。因此,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标准。但是,新闻价值本身是客观的。
3、对于传播者来说,认识到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是使新闻传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使自己赢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


011年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广播电视基础知识真题 一、二(略) 三、 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其具体含义是? 2、简述舆论监督社会功能 3、简述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主要内容 4、简述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 四、辨析题(每小题 12分,共 36分) 1、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反映了一定社会心理,所以说新闻价值具有一定主观性 2、媒体进行产业经营必然影响新闻公正 3、 在新媒体与“读图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正在日益丧失 五、论述题( 24分) 结合实际,论述当前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背景与意义。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的特点和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易于接收、接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的,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
(2)可听性。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觉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听得懂,要求“入耳”和“入脑”,便于耳听接收。
(3)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要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应是准确的。
(4)完整性,写作中信息要完整。
(5)通俗性。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


在新媒体与“读图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正日益丧失。这种说法正确吗?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受众的多元化需要,决定了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
广播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迅速及时、覆盖面广;成本低廉、便于互动;伴随收听、声情并茂。
广播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可借助新媒体实现可视可听可读,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不仅不会丧失,而且会得到更大的拓展。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正确答案: (1)现场性强
(2)协同性强
(3)受客观环境条件制约性大
(4)对采访者的要求高
(5)既是一种采访手段,又是一种表现手法


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反映一定社会心理,具有一定主观性。


正确答案: 错误。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指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它寓于事实本身,是客观的,不以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当然,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反映了受众在选择和判断事实时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约。因此,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标准。但是,新闻价值本身是客观的。对于传播者来说,认识到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是使新闻传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使自己赢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新媒体与“读图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正日益丧失。


正确答案: 错误。受众的多元化需要,决定了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广播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迅速及时、覆盖面广;成本低廉、便于互动;伴随收听、声情并茂。广播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可借助新媒体实现可视可听可读,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不仅不会丧失,而且会得到更大的拓展。

更多 “【原创作品】2016年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广播电视基础知识真题【资料下载】” 相关考题
考题 问答题结合实际,论述当前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背景与意义。正确答案: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背景:(1)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2)信息化网络化新形势下,媒体自身发展的需求。意义:(1)坚持“三贴近”,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2)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的宗旨,加深对基本国情的理解,加深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把握正确舆论导向。(3)有利于推进新闻改革创新,把镜头和话筒更多地对准基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作用,多用贴进群众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实反映社情民意。(4)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形象。联系实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基本准则。正确答案:1、易于接收接受;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

考题 问答题新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心理,因此新闻价值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个观点正确吗?正确答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指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它寓于事实本身,是客观的,不以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2、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反映了受众在选择和判断事实时的需求欲望、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总是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约。因此,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标准。但是,新闻价值本身是客观的。3、对于传播者来说,认识到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是使新闻传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使自己赢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在新媒体与“读图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正日益丧失。正确答案:错误。受众的多元化需要,决定了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广播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迅速及时、覆盖面广;成本低廉、便于互动;伴随收听、声情并茂。广播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可借助新媒体实现可视可听可读,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不仅不会丧失,而且会得到更大的拓展。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简述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的特点和具体表现?正确答案: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1)易于接收、接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的,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可听性。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觉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听得懂,要求“入耳”和“入脑”,便于耳听接收。(3)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要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应是准确的。(4)完整性,写作中信息要完整。(5)通俗性。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正确答案:《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是原国家广电总局为加强电视队伍建设,倡导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职业行为,与2004年12月2日向社会公布的。《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职业行为做了详细规范,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确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辨析:在新媒体与“读图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正在日益丧失。正确答案:此观点错误。受众的多元化需要,决定了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广播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迅速及时、覆盖面广;成本低廉、便于互动;伴随收听、声情并茂。广播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可借助新媒体实现可视可听可读,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功能与传播价值不仅不会丧失,而且会得到更大的拓展。

考题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应遵循媒体传播特点,越口语越好。正确答案:错;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易于接收接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的,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可听性。广播电视要求受众用听觉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听得懂,要求“入耳”和“入脑”,便于耳听接收。3.准确性。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对象要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都应是准确的。4.完整性。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信息应相对完整。5.通俗性。要把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清楚。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

考题 问答题简述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基本准则。正确答案:1、易于接收接受;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正确答案:①主题开掘深刻,提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专题不仅报道重要的新闻事实,而且注重反映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原因和影响;不仅讲究事物具体,而且重视发挥典型情况和细节;不仅审视事实的新闻价值,尤其注重从反映社会脉搏和时代精神的高度选择题材、提炼主题。专题也要具备新闻诸要素,但更注重“为什么”(Why)和“How”这两个要素。②用形象说话。在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上,捕捉能够更容易被受众感知的声音形象或视觉形象材料,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体现事物体质的倾向、观点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使受众在形象中满足对事实认识的需要和情感渲泻的需要。③表达方式多样。可以有恰当的描写、抒情和议论,并大量使用其它的符号手段,如音乐、音响、特效等。可以用对播、交谈、问答或嘉宾、听众参与的方式播出,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比消息丰富多彩。④表现功能多样。专题不仅具有提供详尽事实的反映功能,而且具有提示事物来龙去脉及其实质的解释功能、分析功能。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化,后两种功能越来越爱到广播媒介和听从的重视,于是近些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专门播出解释性或分析性专稿的节目或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