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预测卷(三)答案附下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体系,试行国家课程,______和学校课程”


参考答案:地方课程


1997年10月,下发了(),提出要明确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目标,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空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 仔细分析图形中小黑点的排列规律,其中每行小黑点的总数均为24个,故选C。


正确答案:C
 仔细分析图形中小黑点的排列规律,其中每行小黑点的总数均为24个,故选C。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答案:C
解析: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2001年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A
解析:
l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为了解决我国落后的基础教育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必须实施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预测卷(三)答案附下载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又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故选C。2.答案B。解析:教育科研成为素质教育的先导,为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保障,教育科学研究是从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的关键。故选B。3.答案A。解析:创新是教育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这是素质教育观的核心要求。故选A。4.答案B。解析: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体系。故选B。5.答案A。解析:义务教育法是以宪法和教育法为依据制定的。故选A。6.(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故选A。7.答案A。8.答案B。解析:有关部门应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故选B。9.答案A。解析: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为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故选A。10.答案B。解析:纲要第二部分第三章中明确提出“普及学前教育”,指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同时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家境经济困难的幼儿,人园甚至可以得到财政补助。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故选B。11.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故选A。12.答案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故选D。13.答案D。解析:“终身教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正式提出,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14.答案D。解析:广大教师应廉洁从教,具备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有偿家教”实际上违背了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故选D。15.答案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关爱学生的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故选A。16.答案A。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示范性,因此“为人师表”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是由示范性决定的。故选A。17.答案C。解析:西气东输输送的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C。18.答案A。解析: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或基因组为核心,并辐射到各生物科技领域。故选A。19.答案C。解析:红楼梦开篇从女娲补天的神话引入,从女娲遗留的一块补天石开始讲故事。故选C。20.答案B。解析: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三种境界”具体是: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故选B。21.答案C。解析:中国的古都很多,最为重要的是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它们不仅在古代的中国朝代是首都,而且保存至今,一般被称为中国的五大古都。故选c。22.答案C。解析:东汉末年,华佗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1 600多年。故选C。23.答案B。解析:所谓共鸣就是在艺术鉴赏中,鉴赏主体与艺术作品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自居易在欣赏琵琶女的演奏时,由于他的思想情感、经历遭际与琵琶女演奏中所表达的情感具有相通或相似之处,从而受到深刻打动,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即共鸣。故选B。24.答案C。解析: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墨宝”指珍贵书法的真迹,也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故选C。25.答案C。解析: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

下面哪一部教育法规,明确提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思想?(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C
解析:
面对世纪之交的新形势,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因此,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思想,指出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建立对地区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体制?(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D
解析:
此题主要要求考生注意区别1999年的《决定》和2001年的《决定》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一些政策。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认为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因此提出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思想,认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但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却是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要求“形成鼓励进行新的课程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A
解析: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  )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

A.基础教育
B.应试教育
C.素质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C
解析: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

更多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预测卷(三)答案附下载” 相关考题
考题 首次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权力下放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法规文件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确答案:A

考题 单选题首次对“素质教育”中“素质”的概念进行界定是在()规定提出的。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 《义务教育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确答案:C解析:

考题 单选题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述为教育目的是在()A 2001年6月的《国务院关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B 1999年6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确答案:A解析:1999年6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纳入到我国的教育目的中来。

考题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答案:C解析: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2001年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考题 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确答案:A

考题 单选题(2015山东济南)规定基础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文件是()。A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确答案:D解析:

考题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  )的通知。在世纪之交,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机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B、《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答案:A解析: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考题 我国首次提出“教师教育”概念的政策文本是()。A、《教师资格条例》B、《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正确答案:C

考题 我国提出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的法律依据是()。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略

考题 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述为教育目的是在()A、2001年6月的《国务院关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B、1999年6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