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念处?

题目

什么是四念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四念处是必修课?


正确答案: 八万四千法门的核心都是导向四念处,它是闻、思、修、证的总结。要开悟证果,必须修四念处。

第2题:

如果欠缺法义的闻思基础,而急着修四念处,会有什么样的弊病?


正确答案: 1.只懂一些名相,只学一些皮毛;
2.略有心得体会之后,就背着一把宝剑,到处找人较量,挑别人的毛病,把别人比下去以显示我的厉害。

第3题:

真正四念处初步阶段应观察哪些?


正确答案: 包括个人五阴身心的身受心法都要有,不是光清楚觉察你的动作而已,还有你的感受,是苦受、乐受、还是不苦不乐受。还有当下你是什么样的心态,有没有贪?有没有瞋?有没有痴?都要清楚的觉察到。还有心所展现出来的法相,即是贪瞋痴慢疑。四念处所要观察的法,要着重在心所产生的法相,法相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看你能不能如实觉察得到,因为这是比较微细的。

第4题:

修身念处要观察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行、住、坐、卧,当下每个动作都要清楚觉察。我们的身体活在当下,而心总是跑东跑西。通过身念处的修行,让身心对焦;让身心合一,成为一个完整的你活在当下。当身心能够合一,智慧眼渐渐地就开了,无常法则随处可以看到。这是醒过来的第一步,是重要的基础。

第5题:

修四念处的身受念处,心法念处各达到什么目的?


正确答案: 四念处的身受念处,是以开发第一阶段的觉性为主,心法念处则是要去真正能够见法。

第6题:

原始佛法与大乘佛法的四念处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原始佛法的四念处是:观身如身念处;观受如受念处;观心如心念处;观法如法念处。
大乘佛教的四念处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原始佛法的四念处是:观你的身如同身念处,现在当下是怎样的情况?你是如实去看,这样就好。那么你的受,你的心也是一样,如实来看你的感受如何?你的心有无贪瞋、喜乐,然而未必只是苦,尽量保持如实观。大乘佛法的四念处,它是一个预设的答案,然后从给出的答案去找符合它的条件,这不是说对与错的问题,只要你有一个预设的立场,就会失去客观的立场,这些大家可以慢慢去体会。

第7题:

佛陀对不修四念处的人怎么讲?


正确答案: “则离如实圣法”,就是离开了佛陀所讲的解脱圣道,很可能在方便法上绕圈子。

第8题:

为什么说修四念处成就快呢?


正确答案: 因为二六时中都在用功,清醒明觉的活在每一个当下,而且工作、生活、修行三不误。工作时,把注意力放在明显的动作上;走路时,觉察左右脚的变换;休息时,修十分钟出入息念。一切时、一切处都在修行中。

第9题:

一般四念处的内观禅修与师父的四念处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一般教四念处的禅修,大部分都在第一阶段的内身、内受方面下功夫,少部分能进展到内心、内法。空海法师带的四念处禅修是完整的从第一阶段一直到第五阶段,把修行的视野,从点线面,再扩大到整个虚空。

第10题:

在四念处一开头,师父点出了修行中容易出错的分岔点,其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戒律与名利心上,都要回来检验我们自己,师父说:我只把经历过来的,所看到的一些容易出错的分岔点,让大家知道,因为有些它是很深的,当你有修有证,有名有利之后,如果你走偏了,都不知道,就很可惜。重要的是,真的要息争,回来净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