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

题目

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测量电离室输出信号的方式包括()

  • A、电压、电流、输出电荷量
  • B、电压、电阻,输出电荷量
  • C、电压、电容、输出电荷量
  • D、电阻、电流、输出电荷量
  • E、电阻、电容、输出电荷量

正确答案:A

第2题:

实验证明,物体所带的电荷分为两种:()和()。电荷之间具有()的性质。


正确答案:正电荷;负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第3题:

电源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A/q,其中A表示( )

A.电源电动势

B.电源力所做的功

C.单位正电荷的电荷量

D.单位负电荷的电荷量


正确答案:B

第4题:

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正确答案:A,C

第5题:

质子所带电荷叫做()

  • A、点电荷
  • B、负电荷
  • C、"元电荷"
  • D、正电荷

正确答案:C

第6题:

电源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A/q,其中A表示()

  • A、电源电动势
  • B、电源力所做的功
  • C、单位正电荷的电荷量
  • D、单位负电荷的电荷量

正确答案:B

第7题:

实验证明,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叫做()电荷和()电荷。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


正确答案:正;负;电荷量

第8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元电荷》

3.基本要求:
(1)讲清楚什么是元电荷。
(2)试讲过程中要有设问环节。
(3)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电荷守恒定律的知识: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叫做电荷守恒定律。提问:电荷量有大有小,最小的电荷量是多少?引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电荷量
教师根据学生初中知识提问:什么是电荷量?单位是多少?学生根据之前所学能够得到: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是库伦,简称库,用C表示。
2.元电荷
教师播放密立根油滴实验视频,同时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1)最小的电荷量是什么?(2)最小的电荷量具体数值是多少?根据实验视频,学生能够得到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现在公认的元电荷的值为e=1.60217733×10-19C,在我们的计算中可取e=1.60×10-19C。
教师提问: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元电荷,也知道了它的具体数值,那么之前我们学过的哪些粒子的电荷量是元电荷?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知识能够得到:质子,正电子带有的电荷量为元电荷,且为正值,电子所带电荷量也为元电荷,且为负值。
教师根据实验视频补充,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资料,展示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这是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要原因。在密立根实验之后,人们又做了许多测量。
3.比荷
教师介绍比荷定义:带电粒子所带电荷量q与其质量m之比,例如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计算电子比荷大小:电子的质量me=0.91×10-30kg,所以电子的比荷为

教师强调计算比荷时,带入q的为电荷量,电荷量是所带电荷的多少,所以仅代入数值即可。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作业:预习下节课知识。


答案:
解析:

第9题:

实验证明,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叫做()电荷和()电荷。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


正确答案:两;正;负;电荷量

第10题:

关于密立根油滴实验,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密立根油滴实验证明了电荷的量子化特性
  • B、密立根油滴实验确地测得了基本电荷的电量
  • C、密立根油滴实验以油滴取代最初实验所用的水滴是因为油滴较水滴的挥发性小
  • D、以上表述均正确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