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山东淄博市技师学院青年人才公开招聘冲刺题(带答案)

关于缓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 内,由公安机关考察,如果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事由,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

B.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过失犯罪的,不构成撤销缓刑的事由

C.对于缓刑的罪犯即使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也不能减刑

D.甲在2002年4月5日被法院判处2年有期徒刑缓刑3年,按规定应当在15日内到考察机关报到,甲没有去,却应朋友乙的请求,手提铁棍陪同乙到某工地讨债,造成恶劣影响,对甲应撤销缓刑,收监执行,但经过的缓刑考验期应予折抵刑期


正确答案:BCD
【考点】缓刑
【解析】我国《刑法》第76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第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C项,减刑的对象不包括缓刑犯,故也错误。


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中,不适当的一项是:

A、累犯可以适用缓刑

B、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

D、如果没有法定的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正确答案:B
缓刑适用的前提要件是指缓刑适用的对象,即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犯罪分子。


关于缓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对累犯以及杀人、伤害等暴力性犯罪,不得宣告缓刑

B.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可以适用缓刑

C.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正确答案:C


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中,不适当的一项是( )

A.累犯不适用缓刑

B.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

D.如果没有法定的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正确答案:B
B。本题考查缓刑。适用缓刑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对象: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条件: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至于再危害社会。另外,缓刑犯都规定一定的“缓刑考验期”,在此期间内,由公安机关负责监督考察,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予以公告。


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对累犯以及实施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不得宣告缓刑

B.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个月

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有关缓刑的规定,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刘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得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正确答案:ABCD
(1)选项A:对累犯不得判处缓刑是正确的,但法律并不禁止对暴力性犯罪判处缓刑。只要宣告刑是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的,都可以被判处缓刑;(2)选项B: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3)选项C:有三种情况都可以撤销缓刑:犯新罪、被发现漏罪、违反缓刑的规定情节严重。(4)选项D:被判处缓刑的人,并未执行原判刑罚,因此不存在先减还是先并的问题。在撤销缓刑后.直接以原判刑罚(而不是考验期)和新罪或者漏罪并罚即可。


2022年06月山东淄博市技师学院青年人才公开招聘冲刺题(一)1、多选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机制实现的,这里的经济机制包括_。A: 供求机制B: 政府干预机制C: 价格机制D: 激励机制 2、多选题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_。 A: 议会主权原则B: 法治原则C: 基本人权原则D: 权力制约原则 3、单选题行政诉讼法规定,因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引起的行政诉讼,由原告或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里的原告所在地不包括_。 A: 临时居住地B: 经常居住地C: 被限制人身自由所在地D: 户籍所在地 4、单选题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中,不适当的一项是_。 A: 累犯不适用缓刑B: 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D: 如果没有法定的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5、单选题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联产”的意思是_。 A: 联系产量B: 联合生产C: 联合经营D: 联系产品 6、单选题组织文化的显性内容包括组织的标志、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和_。 A: 价值观念B: 组织哲学C: 道德规范D: 经营管理行为 7、单选题错误的社会意识之所以错误,主要是由于_。 A: 它纯粹是主观臆想,其内容与社会存在无关B: 它落后于客观实际,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C: 它脱离多数人的觉悟程度,不能被多数人接受D: 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8、单选题#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_#的民族精神,以_#的时代精神。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B: 爱国主义,改革创新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D: 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先进文化 9、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救助范畴的是_。 A: 自然灾害救助B: 司法救助C: 失业救助D: 孤寡伤残救助 10、单选题下列各因素中与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的是_。 A: 生产条件B: 劳动强度C: 劳动熟练强度D: 生产规模 11、单选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的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 A: 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B: 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C: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D: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的领导 12、单选题春节前后,某市羊肉价格是每千克37元,西红柿价格虽比平时上涨,但也只有每千克10元,羊肉之所以比西红柿贵,主要是因为_。 A: 买西红柿的人更多B: 羊肉营养价值高于西红柿C: 羊肉价值量大D: 羊肉比西红柿的需求量大 13、单选题为测试S市儿童的平均智商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市内选取了大约1000名年龄平均分布的儿童,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最后经统计,这1000名儿童的平均智商水平达到了127.5,因此,该机构认为S市儿童的平均智商水平很高(90到110为正常智力范围)。 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论证前提假设的是_。A: 该机构的智商测试标准严格,是被广泛认可的B: 1000名儿童中有500名都是选取的市内最优秀的儿童C: 这1000名儿童是随机挑选的,可以代表S市儿童的智商水平D: 被挑选的儿童中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智商测试 14、判断题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是动物和人体的三大调节系统。_ 15、单选题“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_。 要坚持与时倶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要进行文化交流并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A: B: C: D: 16、单选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但不得采取的措施是_ A: 罚款B: 警告。C: 吊销营业执照D: 行政拘留 17、单选题下列不计入当年GDP的是_。 A: 购买80万元的新住房B: 农民当年生产的不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C: 购买旧住房时支付中介费2万元D: 购买5万元的旧汽车 18、判断题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定决策的有关制度。_ 19、单选题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唐玄宗时期兴盛的景象。B: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诗人王昌龄凉州词C: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落雁”指的是貂蝉D: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诗人孟浩然的诗句 20、单选题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 A: 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B: 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C: 最早记录太阳黑子D: 制订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21、单选题_不属于行政给付的内容。 A: 职务方面的权益B: 物质方面的权益C: 与物质有关的权益D: 救灾扶贫 22、单选题行政许可法共有_。 A: 7章82条B: 8章83条C: 9章84条D: 10章85条 23、单选题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_。 A: 沿海地区B: 西南地区C: 东北地区D: 西北地区 24、单选题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_活动总要求。 A: 三下乡B: 城镇化建设C: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 美丽中国 25、多选题做大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蛋糕”是政府的良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_。 A: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B: 解决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突出问题的需要C: 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D: 为了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6、判断题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体制是经

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对累犯以及杀人、伤害等暴力性犯罪,不得宣告缓刑

B.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C.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正确答案:C


关于缓刑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未成年的累犯可以适用缓刑

B.缓刑可适用于实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

C.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发生应予撤销缓刑事由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D.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发生应予撤销缓刑事由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对累犯不适用缓刑,因而选项A不对;缓刑仅适用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而选项B不对;缓刑考验期内没有发生应予以撤销缓刑事由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而非原判刑罚执行完毕,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下列关于缓刑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对累犯不适用缓刑

B.由公安机关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

C.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

D.缓刑的对象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犯罪分子


正确答案:AB
解析: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故选A项。根据《刑法》第76条的规定,对缓刑执行的考察机关是公安机关,犯罪分子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仅限于“配合”,故选B项。C项错在:根据《刑法》第73条第2款的规定,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D项错在:根据《刑法》第72条的规定,缓刑的适用对象包括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包括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中,不适当的一项是:


A. 累犯可以适用缓刑
B. 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
D. 如果没有法定的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答案:A
解析:
我国刑法第74条明确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负责考察。在下列情形中,应当撤销缓刑的有:( )

A.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
B.缓刑考验期满一年内,发现故意犯罪的
C.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D.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要求撤销缓刑的
E.公安机关要求撤销缓刑的

答案:A,C
解析:
《刑法》第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更多 “2022年06月山东淄博市技师学院青年人才公开招聘冲刺题(带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下列有关缓刑的说法错误的是()。A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B 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C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D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可以撤销缓刑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D选项说法错误,当选。A、B、C项说法均正确。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累犯不适用缓刑B 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D 如果没有法定的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正确答案:C解析:

考题 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察期限内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缓刑考验期满,公安机关应当向本人宣布并通报中级人民法院。正确答案:错误

考题 单选题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对累犯以及杀人、伤害等暴力性犯罪,不得宣告缓刑B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C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D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2008年真题)下列关于缓刑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对累犯不适用缓刑 B.由公安机关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 C.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 D.缓刑的对象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犯罪分子答案:A,B解析:解析:缓刑的适用条件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故A正确,D错误。我国《刑法》第73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故C错误。我国《刑法》第76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B正确。

考题 多选题关于缓刑,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对累犯以及实施故意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不得宣告缓刑B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个月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有关缓刑的规定,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正确答案:D,C解析:A项,缓刑使用的对象条件:①原判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②不能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实施故意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且从法理上分析也是有可能适用缓刑的。因为“杀人等暴力性犯罪”不仅包括了故意杀人罪,还包括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其他暴力性犯罪如故意伤害罪等,并且,即使就故意杀人罪而言,虽然该罪的法定刑在3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根据《刑法》第99条的规定“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的规定,原判刑罚是3年有期徒刑的故意杀人罪,如果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当然可以使用缓刑。因此,实施故意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时,也可以宣告缓刑。B项,根据《刑法》第73条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最低不能少于2个月。C项,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缓刑考验期满而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条件应当有三个:①没有犯新罪;②没有发现有漏罪;③没有违反国家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虽然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但情节尚未达到严重的。因此,仅说“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是错误的。D项,对于缓刑而言,缓刑期考验期满,则原判刑罚相当于不再执行。由于实际上并未执行原判刑罚,并不存在“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考验期内不论是犯新罪还是发现漏罪,都是直接依照《刑法》第69条之规定的方法进行并罚。

考题 关于缓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对累犯以及杀人、伤害等暴力性犯罪,不得宣告缓刑B、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C、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正确答案:C

考题 下列关于缓刑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对累犯不适用缓刑 B.由社区矫正机构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 C.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 D.缓刑的对象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犯罪分子答案:A,B解析:【详解】 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故不选D。缓刑的考察机关是社区矫正机构。

考题 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中,不适当的一项是()。A、累犯可以适用缓刑B、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D、如果没有法定的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正确答案:A

考题 关于缓刑,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事由,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执行完毕 B: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均可以从事特定活动 C: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D:撤销缓刑的事由包括在缓刑考验期内过失犯罪,有违反缓刑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缓刑考验期满发现罪犯有未经处罚的判决宣告前的罪行答案:A,B,D解析:【考点】缓刑制度。详解:根据《刑法》第76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故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故B项错误。根据《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故C选项正确。缓刑的撤销,是指由于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遵守法定条件,而将原判决宣告的缓刑予以撤销,使犯罪人执行原判刑罚。缓刑的撤销包括两种情况:(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判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2)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