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Warneken和Tomasello(2006)的研究中,当儿童看到实验员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地为研究者打开柜子。该研究探讨了儿童的哪种亲社会行为?()

题目

6、在Warneken和Tomasello(2006)的研究中,当儿童看到实验员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地为研究者打开柜子。该研究探讨了儿童的哪种亲社会行为?()

A.助人

B.合作

C.分享

D.分配

参考答案和解析
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在一项经典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选定出生后2个月、5个月和8个月三个年龄段的儿童,把毛巾(刺激变量)分别放在他们的脸上,以考察不同年龄儿童的反应。这种研究方式属于( )。

A.整体研究

B.横断研究

C.纵向研究

D.分析研究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一位研究者让儿童看30min的暴力录像,然后统计儿童在1h内打架的次数作为攻击行为的指标。研究者于是得出结论:暴力片录像引起儿童的攻击行为。这个研究结论是无效的,因为

A、这个研究没有控制组

B、这个研究是相关研究

C、这个研究只采用了观察法

D、攻击行为没有操作定义

E、强迫儿童看暴力录像是违背研究的伦理学规则的


参考答案:E

第4题: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当研究者准备开发新的研究领域时,他们常常借助()来获得新观点。

A探索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解释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A

第5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要研究受虐儿童的需求情况,“受虐儿童”是研究的(  )。

A.主要内容
B.分析单位
C.可测量指标
D.操作化指标

答案:B
解析:
进行研究操作化首先要明确分析单位。确定分析单位即确定资料的最终载体。如社会工作研究者可以将社会工作者作为分析单位,了解其需求情况;也可以将服务机构作为分析单位,了解其效能。本题中是以受虐儿童为分析单位,了解其需求情况。

第6题:

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哪些特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特点:(一)2岁左右亲社会行为的萌芽:(二)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1.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合作游戏,占亲社会行为的一半以上。2.分享行为受物品的特点、数量、分享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影响因素:(一)社会生活环境1.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的影响;2.亲社会行为受电视媒介的影响。(二)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1.家庭的影响;2.同伴的相互作用。(三)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还是儿童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内在的因素。

第7题:

当使用社会测量技术研究儿童的同伴地位时,发现有些儿童既受到很多同学喜欢,也有很多同学不喜欢他们,此时研究者会认为他们是

A.受欢迎的儿童
B.普通的儿童
C.被拒绝的儿童
D.有争议的儿童

答案:D
解析:
根据学龄儿童在班级中受欢迎程度,可以将他们分为五类: (1)受欢迎的儿童:他们受到很多同学喜欢; (2)被拒绝的儿童:很多同学不喜欢他们; (3)有争议的儿童:既受到很多同学喜欢,也有很多同学不喜欢他们; (4)被忽视的儿童:同学对他们既无积极评价,也无消极评价; (5)普通的儿童:有些同学喜欢他们,有些同学不喜欢他们,但是在受欢迎、被拒绝和有争议方面并不是很明显。

第8题:

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最为常见。


参考答案:合作

第9题: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当研究者准备开发新的研究领域时,他们常常借助理论性研究来获得新观点。

A

B



第10题:

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儿童作家他们属于()的儿童文学作者。

  • A、娱乐型
  • B、儿童崇拜型
  • C、社会使命型
  • D、童年回忆型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