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图形性质与证明”中列出了9个基本事实,下列不属于的是()。

题目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图形性质与证明”中列出了9个基本事实,下列不属于的是()。

A.两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两角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美术教学评价的目的是(  )。

A.甄别与选拔
B.选拔与促进
C.发展与促进
D.反思与学习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教学评价。 【答案】C。

第2题:

科学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


答案:
解析:
(1)讲授法: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讲授法是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种主题为中心,教师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通过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思想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
探究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条件,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探究式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是其它教学方法所不能代替的:
①探究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②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③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实验技能。
⑤探究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3题:

简述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答案:
解析:
(1)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2)依据课程标准,用好历史教材.
(3)依据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学习历史.
(4)依据课程标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5)依据课程标准,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第4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基本理念。 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1)初中地理教学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地理有密切联系。
(2)初中地理教学要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
(3)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刻,地理教学对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理课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要树立环境价值观等新的观念,为全民行动以建设美好的“地球村”做出贡献。

第5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这一教学建议的理解。


答案:
解析:
(1)要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来选择。
(2)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如地图教学法、“模拟旅游”教学法、学科联系教学法等.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更适应教学的方法。
(3)由于当今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学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所以在地理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

第6题:

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美术课程基本理念中“面向全体学生” 的内涵。


答案:
解析: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7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这一教学建议的理解。


答案:
解析:
地理图像以及地理视频、计算机网络都承载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信息载体,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活动。 教师要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理景观图片来观察不同地区某一方面的地理特征.也可指导学生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现象。
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有关地域文化、区域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的主题,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数据、文字、地图、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并进行取舍、整理、归纳,按照学生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多媒体为载体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第8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的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培养艺术家
D.注重创新精神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记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包含四个方面:1.面向全体学生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关注文化与生活4. 关注文化与生活。而培养艺术家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故C项正确。
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A项: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艇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阿题。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9题:

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的基本内容。(10分)


答案:
解析:
地理图像以及地理视频、计算机网络都承载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信息载体,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活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理景观图片来观察不同地区某一方面的地理特征,也可指导学生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现象。
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有关地域文化、区域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的主题,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数据、文字、地图、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并进行取舍、整理、归纳,按照学生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第10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12分)


答案:
解析:
①课程内容的开放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地理课程内容的封闭状态被彻底打破了。许多新的观念、新的科研成就、新的技术、新的研究思路,对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均产生了极大影响。世界地理教材的中外顺序可以灵活安排;区域地理中突出事实的做法,已让位于“发展能力”为主的举措,只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对区域地理的分析综合能力,具体通过哪些事实材料不作严格规定;课堂教学素材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来源于发展中的地理学科、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学生自身经验与地理学习活动本身。~
②课程目标的开放性。地理课程目标的开放性体现在:不再以掌握知识为唯一目标,更强调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③课程形态的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不仅有必修课,也可以开设选修课;不仅有国家课程,也可补充地方乡土课程,还可开发本校地理课程。有的地理课程被整合到综合课中去,有的以单独学科课程的形式出现,还有的作为简要的背景或素材融入研究性学习课程。地理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校内,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延伸。~
④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地理模式的开放性是指在某个主导模式下的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兼容性、灵活性,也指多种模式的交叉性、互通性、变化性,活动的、讨论的、探究的、合作的、发现的、专题的、范例的教学模式等,只要有利于生动活泼学地理,都可以在课程中应用。针对不同目标,选择相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在这些过程中,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解放学生的手,让其自由做。~
⑤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地理课程资源十分丰富。要注意充分开发利用。其一是地理课程的人力资源,包括有关的学生、教师、校长、家长、科学家、行政领导等等。他们之间的密切合作会形成强大的课程推动力和浓郁的课程文化氛围。其中,学生在地理课程与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其二是地理课程的物质与场地资源,如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地理事物、学校设置的地理专用室与地理园等等。其三是地理课程的社会资源,如各类与地理有关的博物馆、展览馆、研究所、产业部门、教育基地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