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如何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如何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
(2)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①保证资产的流动性是通过准备金的形式实现的。
一级准备,又称一线储备或现金准备,包括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以及同业存款等。二级储备,又可称为二线准备金,主要包括短期国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及同业短期拆借等;这些资产的特点是能够迅速的在市场上出售进行贴现,或者能够立即收回,因而流动性很强。
②保持负债的流动性,则是通过下列创造主动负债的方法进行的,如从同业拆人资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从国际金融市场借人资金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要素的核心是(  )。

A.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过程
B.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流程
C.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流程
D.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流程

答案:B
解析: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通常包括治理架构、政策制度、管理流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和危机处理六个关键要素。这些管理要素的核心是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流程,即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第2题: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


答案:对
解析:
商业银行应根据其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第3题:

下列关于流动性风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的原因单一,通常被视为独立的风险

B.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两个方面

C.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

D.流动性风险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


正确答案:A
解析: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

第4题:

如何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正确答案: (1)保证资产的流动性是通过准备金的形式实现的。一级准备,又称一线储备或现金准备,包括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以及同业存款等;二级准备,又可称为二线准备金,主要包括短期国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及同业短期拆借等。这些资产的特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出售进行贴现,或者能够立即收回,因而流动性很强。
(2)保持负债的流动性,则是通过下列创造主动负债的方法进行的,如从同业拆人资;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从国际金融市场借人资金等。

第5题: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应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的范畴()。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答案:对
解析:
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第7题:

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


答案:对
解析:
商业银行应根据其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第8题:

下列哪些规定是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而颁布的?(  )

A.《巴塞尔协议》
B.《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C.《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核心指标》
D.《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
E.《巴塞尔协议III》

答案:B,C,D
解析:
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近年来我国银监会制定颁布了若干流动性监管的规定,主要有:①自2006年1月1日起试行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核心指标》;②2009年10月28日,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③2014年1月17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第9题:

什么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如何对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正确答案: (1)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
(2)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①保证资产的流动性是通过准备金的形式实现的。
一级准备,又称一线储备或现金准备,包括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以及同业存款等。二级储备,又可称为二线准备金,主要包括短期国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及同业短期拆借等;这些资产的特点是能够迅速的在市场上出售进行贴现,或者能够立即收回,因而流动性很强。
②保持负债的流动性,则是通过下列创造主动负债的方法进行的,如从同业拆人资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从国际金融市场借人资金等。

第10题:

如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管理?


正确答案: (1)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是通过准备金的形式实现的。
①一级准备,又称一线储备或现金准备,包括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以及同业存款等。
②二级准备,又称二线准备金,主要包括短期国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及同业短期拆借等。这些资产的特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出售进行贴现,或者能够立即收回,因而流动性很强。
(2)保持负债的流动性,则是通过下列创造主动负债的方法进行的,如从同业拆入资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从国际金融市场借入资金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