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题目
问答题
论述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根据我国现代心理学对个体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儿童期是指从6、7岁到11、12岁的年龄阶段,也就是小学阶段。这一年龄阶段的个体发展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童年期的儿童骨骼增长较快,但骨化尚未完成,因此,小学生的骨骼富于弹性,但不坚硬,易弯曲变形。尤其是脊椎的软骨成分丰富,骨盆骨化尚未完成。童年期儿童肌肉含水分相对较多,含蛋白质、脂肪、糖和无机盐较少,富有弹性,而肌力较弱,容易疲劳,但恢复快。大肌肉、上肢肌发育较早,小肌肉与下肢肌发育较迟。小学生心肌纤维较细,心脏功能较差。
(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①观察。儿童的观察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教师应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②注意。儿童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其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③记忆。儿童年龄越小,识记具体的知识、事件、人物、对象、事实要比识记定义、解释、描写等好一些,并且记得巩固些。他们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对低年级儿童而言,直观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较为发展,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并使记忆系统化。
④思维。儿童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其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在概念获得方面尚有困难,因为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
⑤情感。儿童入学后,学校不断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情感的倾向性、深度、稳定性及效能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比较模糊的,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而且小学生的理智感大多是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
⑥自我意识。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教师与父母对儿童活动的及时评价以及言行的潜移默化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①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习惯于新的生活制度,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次认真的工作,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②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十分敏感。分数,带有教师的评价,所以,学生很快就了解到分数的作用,取得高分就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④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常常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对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非常重要。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童年期儿童的发展、过渡包括()

A.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发展

B.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

C.童年期儿童活动的发展

D.童年期儿童的劳动活动、童年期儿童语言的发展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试述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小学生的观察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兴趣和系统性;2.小学生的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逻辑记忆较为发展;3.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注意的稳定性较差;4.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5.小学生的情感的倾向性、深度、稳定性及效能各方面产生了变化,但道德 感较模糊;6.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水平还很低。

第3题: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A.观察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E.情感


正确答案:ABCDE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和自我意识。

第4题:

试述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案:
解析:
(1)学前儿童发展是有规律进行的。①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②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③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学前儿童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为了便于分类和进行研究,我们一般会将学前儿童的发展初步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个领域。但这三个领域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3)学前儿童发展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学前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内外因关系的问题。
(4)学前儿童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所谓连续性是指学前儿童发展是一小步、一小步地渐进式进行的,发展只是量的改变而没有质的变化。连续论者认为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可以用一条平滑的成长曲线来反映发展所产生的变化。
(5)学前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学前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智力类型的差异;二是学习类型的差异;三是情感、意志与个性的差异。
(6)学前儿童发展具有“关键期”。在动物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期”或关键年龄。这种现象最初是由奥地利的劳伦兹发现的。这种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作“印刻”,印刻发生的时期叫作关键期。

第5题: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表明,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记忆。


答案:形象,
解析:
提示:请参考答案,输入的答案要和答案显示,有“,”“《》” ”“ 一模一样才会显示正确。

第6题:

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自我意识增强;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第7题:

简述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案:
解析:
【要点】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童年期的儿童骨骼增长较快,但骨化尚未完成,因此,小学生的骨骼富于弹性,但不坚硬,易弯曲变形。尤其是脊椎的软骨成分丰富,骨盆骨化尚未完成。童年期儿童肌肉含水分相对较多,含蛋白质、脂肪、糖和无机盐较少,富有弹性,而肌力较弱,容易疲劳,但恢复快。大肌肉、上肢肌发育较早,小肌肉与下肢肌发育较迟。小学生心肌纤维较细,心脏功能较差。

第8题:

论述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第9题:

论述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案:
解析: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 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 的道德行为更冇原则性、自觉性。
②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稈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 监控性冇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冇效的前提。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 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 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冇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冇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冇动荡 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冇一定稈度的具体经验特点。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 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10题:

协调性是()。

A幼儿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B童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C少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D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