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子夜歌》属于( )

A.南朝乐府民歌
B.汉乐府民歌
C.北朝民歌
D.汉末文人诗歌

答案:A
解析:

第2题: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确答案: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第3题:

《子夜歌》属于____

A、南朝乐府民歌

B、汉乐府民歌

C、北朝民歌

D、汉末文人诗歌


参考答案:A

第4题:

汉乐府民歌对我国诗歌产生了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优良传统,它的大胆反映现实的精神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
汉乐府民歌大大发展了我国的叙事诗,它的以事成篇、即事见义的表现方式和叙事写人的技巧都被后代作家继承和借鉴,成为乐府诗的共同特征。汉乐府民歌的诗体形式也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的五言诗直接影响了文人五言诗的产生,杂言诗也成为诗歌史上的一种重要体裁,长期被后代诗人所运用。

第5题:

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对《诗经》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正确答案: (1)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和残暴罪行,表达了下层人民的痛苦、不平和反抗,是《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进一步发展。
(2)汉乐府民歌发展了《诗经》的叙事成分,形成了新的诗歌体裁——叙事诗,丰富了我国的诗歌体裁。
(3)汉乐府民歌突破了《诗经》四言格式,长短不拘,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无言,表现力有很大提高,
(4)汉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诗经》赋比兴手法。
总之,两汉乐府民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传统,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6题: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正确答案: 艺术成就:
(1)叙事描写细致生动,善于选取典型细节以表现场面、表现人物的思想,善于描摹人物的口吻神情,故事性突出。
(2)形式自由,句式篇章变化多端
(3)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反映生活,直接表达人民的爱憎,同时又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
(4)语言朴素,口语化,表现力强,富有生活气息。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给后人以深刻影响。汉乐府中的五言体,对后来五言诗的成熟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语言,以及各种具体的叙述描写方法,都让后人学习效仿。

第7题: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题材。


正确答案: 1.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等;
2.反映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如《古歌》;
3.歌唱爱情、婚烟。如《艳歌何尝行》;
4.倾诉生活的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东门行》《妇病行》等;
5.表达人生哲理如《长歌行》。

第8题:

简述汉乐府民歌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

A.汉乐府民歌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其现实主义传统,直接影响了从建安诗歌到唐代的杜甫、白居易等众多诗人;其次是它为我国叙事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最后是它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深深影响了后世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B.汉乐府民歌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其现实主义传统,直接影响了从建安诗歌到唐代的杜甫、白居易等众多诗人;其次是它为我国抒情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最后是它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深深影响了后世五言诗的发展。

C.汉乐府民歌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直接影响了从建安诗歌到唐代的韩愈、李商隐等众多诗人;其次是它为我国叙事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最后是它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深深影响了后世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参考答案:A

第9题: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汉乐府民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性。汉乐府民歌中出现了较为完整的情节和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作者特别善于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表现其性情;注意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汉乐府民歌中的有些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汉乐府民歌的形式灵活自由,篇章句式变化多样。它们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创造了包括四言、杂言和五言的丰富的诗歌体裁。

第10题:

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乐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非常大。
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诗竹法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隐,如以“偶”谐“偶”,以“莲”谐“怜”之类。不仅如此,南朝民歌在运用双关谐隐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如:“怜饮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
南朝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休以下,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出现更与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小诗,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受到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长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响。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 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园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言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