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基于ArcView的栅格数据任意多边形裁剪的基本步骤。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基于ArcView的栅格数据任意多边形裁剪的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点击【View】下的【NewTheme】命令,选择建立一个Polygon主题A;
2.激活多边形主题A,点击绘制多边形的工具按钮,用鼠标绘制一个要裁剪的多边形,单击增加多边形的节点,双击则结束绘制多边形。点击打开表的按钮或点击【Theme】下的【Table】命令,把这个多边形的ID值设为1;
如果在其它主题中已经有绘制好的边界,则只需激活边界所在的主题,选择边界所在的多边形,点击【Edit】下的【CopyFeatures】命令。重新激活多边形主题A,选择【Edit】下的【Paste】(粘贴)命令,也可完成主题A中裁剪框的生成。同样,进行表编辑,把这个多边形的ID改为1;
3.点击【Analysis】下的【Properties】,输入分析范围为“SameasA”,栅格单元的大小为“Sameas栅格主题”。同样,也对分析范围的Left、Right、Bottom、Top值进行修正,把其改为分析栅格单元尺寸的整数倍。
4.选择【Theme】下的【ConverttoGrid】命令,把多边形主题A转为栅格数据。在转换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生成的栅格主题所在的路径和文件名(在此文件名记为B),选择ID字段作为栅格单元的值。
5.点击【Analysis】下的【MapCalculator】命令,公式为“栅格主题*B”,则可得到裁剪后的新的栅格主题,编辑新主题的图例,把NoData的颜色设为白色。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基于胜任特征行为面试流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步骤。


答案:
解析:
行为面试流程设计在基于胜任特征的招聘与甄选流程设计中占有极其主要的地位,它是全部工作环节中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一般来说,行为面试的流程应当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1)全面分析岗位信息。
当企业尚没有为既定岗位建立起胜任特征模型的情况下,这一步骤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岗位展开全面分析,深入了解岗位的特性以及岗位对任职者的全面要求。但是,当企业已经构建了一整套核心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的情况下,就可以跳过这一步骤,直接进入下一步骤。
(2)选定必测胜任特征。
当企业已经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岗位胜任特征模型,并能够提供人才空缺岗位胜任特征的详尽资料,如指标定义、重点描述、行为范例等项目时,本步骤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确定出在行为面试过程中要对哪些具体胜任特征指标进行评估和测量。在基于胜任特征的行为面试过程中,不可能对胜任特征列表中所有的胜任特征都进行测试,而要根据一定的要求对这些胜任特征进行筛选。
在设计行为面试试题时,一定要特别关注并选择那些对岗位绩效水平影响最大的胜任特征,即那些最能区别出优秀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的胜任特征。另外,在选定行为面试所要考查的胜任特征时,有必要通过某些方式对其他的一些胜任特征加以关注,特别是那些具有未来导向的胜任特征,比如适应变革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3)设计行为面试体系。
在完成了上一步骤的工作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要为选择确定出来的胜任特征设计出行为面试体系,即分别针对某一胜任特征提出具体的行为面试问题和评分体系。
为了准确地在行为面试中对选定的各个行为化胜任特征进行评估和测量,首先需要确定出每项胜任特征的具体目标行为。在建立起完善的胜任特征模型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每条胜任特征的行为指标来缩短这一工作过程。如果事先没有制定出完善的行为指标量表,那么就需要对每条胜任特征再一次进行分析,描述它们的行为过程和目标,确定出行为指标。为每一项胜任特征制定具体的行为指标,是保证行为面试能够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
(4)评估设计出的体系。
当完成上述体系设计之后,为了使企业人才行为面试体系更加健全完善,需要对行为面试体系进行评估。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①应根据行为面试设计的一般原则对整个设计流程进行审查,分析其中是否违背了某些原则。
②可以从行为面试体系的设计流程来评估。
③对行为面试体系进行评估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方式方法,如进行模拟性面试。
(5)行为面试流程的实施。

第2题:

简单写出生成基于MFC的基本OpenGL应用程序的九个步骤。


正确答案: (1)新建或打开基本的MFC应用程序。
(2)配置应用程序,添加OpenGL链接库文件。
(3)在实现视图类的文件中添加包含OpenGL头文件的语句。
(4)增加记录OpenGL渲染句柄的变量。
(5)添加视图类的成员函数OnCreate。
(6)添加视图类的成员函数OnDestroy。
(7)添加视图类的成员函数OnSize。
(8)添加视图类的成员函数OnEraseBkgnd。
(9)修改视图类的成员函数OnDraw的代码。

第3题:

(2017年5月)简述基于胜任特征行为面试流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步骤。


答案:
解析:
行为面试流程设计在基于胜任特征的招聘与甄选流程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全部工作环节中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一般来说,行为面试的流程应当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1)全面分析岗位信息;
(2)选定必测胜任特征指标;
(3)设计行为面试体系;
(4)评估设计出的体系;
(5)行为面试流程的实施。
由于企业自身的外部与内部环境条件的不同,撰写具体的工作步骤时可能会有所缩减或者进行必要的扩展。

第4题:

简述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的作用


正确答案: (1)类型叠置:通过叠置获取新的类型。如土壤图与植被图叠置,来分析土壤图与植被图的关系。
(2)数量统计:即计算某一区域的类型和面积。如行政区划图与土壤类型叠置图,可计算出某一行政区划中的土壤类型数,以及各种类型土壤的面积。
(3)动态分析:通过对同一地区,相同属性,不同时间的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由时间引起的变化。例如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序列的遥感图像,了解不同生长阶段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并预测作物产量。
(4)益本分析:用来计算成本或者价值效益等。例如在区域选址时,要考虑坡度,起伏度,距离等指标。赋予权重后,对参评指标进行分级标准处理,然后利用函数运算功能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总分值,最后进行分级,选出适应区域。
(5)几何提取:通过与所需提取的范围的叠置运算,快速的进行范围内信息的提取。例如要获取高程大于100米,坡度大于45度的地区分布,可以将DEM图层与坡度图层叠置。

第5题:

简述栅格数据及其主要编码方式。


正确答案: 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因此,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栅格数据的主要编码方式包括:
(1)直接栅格编码:这是最简单直观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种栅格结构编码方法,就是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可以每行都从左到右逐个象元记录,也可以奇数行地从左到右而偶数行地从右向左记录,为了特定目的还可采用其他特殊的顺序。
(2)压缩编码方法:目前有一系列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如键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和四叉树编码等。其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量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类型又有信息无损编码和信息有损编码之分。
a)链码:又称为弗里曼链码或边界链码,链码可以有效地压缩栅格数据,而且对于估算面积、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等运算十分方便,比较适合于存储图形数据。
b)游程长度编码:栅格图像常常有行(或列)方向上相邻的若干点具有相同的属性代码,因而可采取某种方法压缩那些重复的记录内容。一种编码方案是,只在各行(或列)数据的代码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代码以及相同的代码重复的个数;另一种方案是逐个记录各行(或列)代码发生变化的位置和相应代码,c)块码:块码是游程长度编码扩展到二维的情况,采用方形区域作为记录单元,每个记录单元包括相邻的若干栅格,数据结构由初始位置(行、列号)和半径,再加上记录单位的代码组成。
d)四叉树:又称四元树或四分树,是最有效的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之一。四叉树将整个图像区逐步分解为一系列被单一类型区域内含的方形区域,最小的方形区域为一个栅格象元。分割的原则是,不管是哪一层上的象限,只要划分到仅代表一种地物或符合既定要求的少数几种地物时,则不再继续划分,否则一直划分到单个栅格象元为止。

第6题:

简述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优点:“属性明显,定位隐含”,数据结构简单、数据模拟方便。
缺点:数据量大、难以建立实体间的拓扑关系、通过改变分辨率而减少数据量时精度和信息量同时受损等。

第7题:

简述基于数字系统设计流程包括哪些步骤?


正确答案: 包括五个步骤:
⑴、设计输入:将设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原理图或硬件描述语言进行设计或编程,进行语法或逻辑检查,通过表示输入完成,否则反复检查直到无任何错误。
⑵、逻辑综合:将较高层的设计描述自动转化为较低层次描述的过程,包括行为综合,逻辑综合和版图综合或结构综合,最后生成电路逻辑网表的过程。
⑶、布局布线:将综合生成的电路网表映射到具体的目标器件中,并产生最终可下载文件的过程。
⑷、仿真:就是按照逻辑功能的算法和仿真库对设计进行模拟,以验证设计并排除错误的过程,包括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
⑸、编程配置:将适配后生成的编程文件装入到PLD器件的过程,根据不同器件实现编程或配置。

第8题:


简述基于素质分析的管理人员培训开发步骤。(14分)





答案:
解析:

答:


(1)明确培训开发的目的。①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确定管理人员培训的重点,赢得企业领导的支持,争取培训投入。②根据管理人员综合考评的结果,明确素质差距和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以需求驱动培训。


(2)确认培训对象的差距。①依据企业战略与竞争环境分析,确定企业核心能力差距。②依据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评估,寻找素质差距。


(3)分析差距确定优先顺序。①分析素质差距对管理绩效的影响。②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确定素质弥补的顺序。


(4)确定并执行培训计划。①制订培训计划弥补管理素质差距。②设计培训项目与课程。③执行并评价效果。④反馈与改进培训。



第9题:

简述栅格数据到矢量数据转换的过程。


正确答案: (1)二值化:将栅格数据灰度级压缩为2级(0与1),首先设定阀值,若像素灰度级大于阀值,则取值为1;反之为0.阀值一般选取灰度直方图中两个波峰之间的波谷处灰度级。
(2)二值图像预处理:为了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可以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些方法,如平滑处理的方法去除噪声,为进一步细化打下基础。
(3)图像细化:细化即将二值图像像元阵列逐步剥除轮廓边缘的点,使之成为线划宽度只有1个像元的骨架图形。基本要求是保持原线划的连续性,线宽为1个像元,细化后的骨架是原线划的中心线,保持图形的原有特征。(注意一种经典的细化算法)
(4)追踪:将细化后的图像的骨架图转换为矢量图形的坐标序列。(基本步骤略)
(5)拓扑化:找出线的端点,节点,还有鼓孤立点,然后利用矢量数据自动拓扑生成方法拓扑化。

第10题:

简述基于症状途径的药物设计的主要步骤。


正确答案: A.建立疾病的模型,模拟所研究疾病的某些症状;
B.进行模型的确证利用临床上对该疾病有效的药物进行验证,以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C.化合物的筛选若被筛化合物的药效比现有药物有所提高,或者两者活性相当,但被筛化合物的毒副作用小,则可作为先导物;
D.最后进行先导物优化参考疾病模型筛选结果,考虑药动学性质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