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当事人是哪些人?当事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题目
问答题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当事人是哪些人?当事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当事人是指因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劳动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参加仲裁活动,并受仲裁裁决约束的直接利害关系人。
在劳动争议仲裁活动中,当事人(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享有以下权利:
(1)申请仲裁、撤回仲裁申请,以及变更仲裁申请的权利。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有权提出仲裁申请。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当事人双方自行和解后,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2)仲裁答辩、陈述的权利。
(3)委托代理人的权利。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
(4)申请回避的权利。当仲裁员存在法律规定应当回避的情形时,当事人认为可能影响公正裁决,可以提出回避申请。
(5)申请撤销裁决的权利。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终局裁决有法律规定的情形时,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6)诉讼的权利。劳动者对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等。
当事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提供真实的证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还要承担不利后果。
(2)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仲裁书,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期限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当事人的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用人单位与其他单位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

B.用人单位与其他单位合并后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

C.用人单位和仲裁员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

D.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的,其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有分立前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


正确答案:A

用人单位与其他单位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选项B说法错误。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选项C错误。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的,其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有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选项D说法错误。

第2题:

仲裁当事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参考答案:

当事人的权利:申请仲裁权与答辩权;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当事人有辩论权;当事人有收集、提供证据的权利;申请财产保全的权利;当事人有自行和解和请求调解的权利;在仲裁审理过程中,经仲裁庭的许可,有权向对方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等发问,以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请求补正仲裁裁决的权利;申请撤消仲裁裁决的权利;申请执行的权利。
当事人的义务:当事人有义务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利;遵守仲裁秩序;当事人有义务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书和仲裁调解书。当事人有义务交纳仲裁费用


第3题: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当事人的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用人单位与其他单位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

B.用人单位与其他单位合并后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

C.用人单位和仲裁员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

D.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的,其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分立前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


正确答案:A
解析:用人单位与其他单位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选项B说法错误;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选项C错误;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的,其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选项D说法错误。本题考查劳动争议当事人的相关内容。

第4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

A 正确

B 错误


参考答案:A

第5题:

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包括( )。

A.当事人有直接回避的权利

B.当事人有强制执行的权利

C.当事人有自行和解的权利

D.当事人有提出主张、提供证据的权利

E.当事人有提出仲裁申请、答辩的权利


正确答案:CDE
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包括:①当事人有提起仲裁申请、答辩、变更申诉请求、撤诉、要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公正调解和裁决的权利;②当事人有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的权利;③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④当事人有提出主张、提供证据的权利;⑤当事人有自行和解的权利;⑥当事人有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⑦当事人有申请执行的权利。

第6题:

()是指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通常也称为劳动纠纷

A.劳动福利

B.劳动权利

C.劳动争议

D.劳动义务


参考答案:C

第7题:

( )不属于仲裁员应当回避的情况。

A.是当事人的近亲属

B.与劳动争议有利害关系

C.与劳动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D.曾经审理过与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有关的劳动争议案件


正确答案:D
根据回避原则,仲裁委员会委员、仲裁人员及其相关工作人员与劳动争议有利害关系的、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的,以及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8题: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产生分歧而发生的争执。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通过()程序依法解决。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关于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

B.劳动关系终止的,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C.劳动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D.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B、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C、当事人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答案:AB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