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石漠化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喀斯特石漠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石漠化主要发生在()。

  • A、东北黑土区
  • B、西北戈壁区
  • C、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 D、华北草原牧区

正确答案:C

第2题:

分析云贵高原地区易形成“石漠化”的自然原因。


正确答案: ①地形崎岖;②石灰岩分布较广;③高温多雨的气候;④流水溶蚀作用强;⑤加上人为的破坏植被,导致石灰岩裸露,形成“石漠化”。

第3题:

“花江模式”针对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峡谷深切,地表水严重缺乏、地下水资源利用难度大,中度-强度石漠化面积大、基本无土可流,残存植被结构差、退化生态环境恢复困难,产业结构单一、人民生活贫困等问题。通过因地制宜把石漠化治理与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及产业结构相结合,采用特色经济林种植、坡耕地综合整治、水利水保工程优化调度以及生态衍生产业等技术体系,在示范区工程空间上优化组合配套,进行综合治理技术示范。通过示范建立了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环境生态产业规模经营综合治理模式与技术集成示范区。提出这类地区要以蓄水、治土为核心,特色经济林种植及高产技术为支撑,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管理措施、产业措施等多种技术措施加以捆绑、组装和科学配置。该模式在关岭、贞丰、镇宁、紫云、册亨、望谟、安龙、兴仁、晴隆、普安、兴义、六枝、盘县、水城、长顺、罗甸、惠水、平塘等37县市进行了工程化推广运用。“花江模式”支撑了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综合规划,黔西南州等5个市(州)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毕节市等58个县(市、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关岭自治县等38个县(市、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施方案及年度初步设计。全省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三位一体”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全省78个石漠化县全部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石漠化治理重点县。

(1)“花江模式”的成功对我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石漠化治理有什么重要启示?(2)请结合你的专业写出你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建议。


参考答案:(1)(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综合治理的理念石漠化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从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入手,加快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和生产方式,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从石漠化的形成机制入手,积极实施人工干预,加快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步伐;从石漠化的治理需要入手,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宣传教育和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石漠化综合防治的合力。
(二)因地制宜进行治理要根据各类地区岩溶生态环境特征、自然气候条件、石漠化成因、经济社会状况、石漠化的可治理性以及治理措施的差异性和生态功能定位等,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地安排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提高治理成效。对重点治理区先期进行试点,积累宝贵经验,提供技术支撑和治理样板,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2)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要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把好行业准入关,提高冶金、建材、石化、造纸、印染、制革、电镀、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建议建立能够科学反映地方政府针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调整力度的测评指标,并将其纳入区域经济综合测评体系。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技术进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技术示范,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生态文明建设产品的推广应用。3.制定和实施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通过财税政策、价格政策等各种经济杠杆,促进节约能源和污染物减排工作,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加快调整高耗能产品的进出口关税政策,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将治污成本纳入能源资源的使用成本,重点是电价、油气价格和煤热价格调整,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价格机制。完善资源税制度,实行按储量征收资源税。尽快开征燃油税,实施对低油耗、低排量车辆的扶持政策,节约使用石油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经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4.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整体效益。在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的同时,重视污泥分离及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第4题:

沙漠化和石漠化的主要指征及实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沙漠化的主要指征:
沙化土地每年扩展率大小、流沙所占该地区面积的大小、沙漠化土地景观的形态组合特征及配置比例。
实质:
沙漠化是荒漠化中的风蚀荒漠化的主要结果,其外营力是风。
石漠化的主要指征:
土壤侵蚀状况、植被覆盖度和植物种类及地形等因子。
实质:
石漠化是一种特殊的土地退化形式,其外营力是水。
沙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在原来非沙漠化地区产生了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环境变化。
石漠化是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造成植物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基岩裸露的一种土地退化。

第5题:

简述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有哪些?


正确答案: 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技术有:
(1)天然林保护工程
(2)退耕还林工程
(3)封山育林
(4)人工造林
(5)农业修复技术

第6题:

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一次生盐渍化
  • B、西南喀斯特地区一红漠化
  • C、西北干旱地区一沙漠化
  • D、黄淮海平原一石漠化

正确答案:C

第7题:

我国石漠化的自然地理分布主要有三个区域:()、()、()。


正确答案:喀斯特强烈发育的地域;经济较为落后人口增长过快森林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区域;构造活动强烈的河流上游及河谷地带

第8题: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的限制开发区域有()

A: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
B: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
C:毛乌素沙漠化防治区
D: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区
E: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区

答案:A,B,D
解析: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东北地区部分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禁止非保护性采伐;继续实施天保工程;点状开发,集聚发展;发展生态特色产业。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扩大保护范围,控制农业开发和城市建设强度,改善湿地环境;发展农业和特色产业。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区——禁止过度开垦、不适当樵采和超载放牧;实施必要的防治措施;加强城镇建设,集聚发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禁止开发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个,世界文化自然遗产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6处,国家森林公园108处,国家地质公园12处。

第9题:

比较荒漠化与石漠化。


正确答案: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旱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石漠化,又称喀斯特荒漠化或者石化,是南方山地荒漠化的特殊形式。石漠化是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土壤消失,基岩裸露或沙砾堆积,地表呈现荒漠化的土地退化,是岩溶地区生态恶化的顶级形态。
二者形成的气候、母质、土壤等条件不同;石漠化是荒漠化的特殊形式。

第10题:

论述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正确答案: 现状:目前,我国近70%以上的石漠化灾害主要分布在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东等南方8省(区、市),石漠化面积达12.96万平方公里,每年大约吞噬1856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总体呈加剧趋势。近几年,石漠化更以年均2%左右的速率扩张,尤其以贵州省最为严重,所以对石漠化进行治理刻不容缓。
原因:石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是自然因素与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
主要表现在:
(1)强烈的岩溶化过程
(2)地质条件
(3)地形、地貌因素
(4)植被生长环境等。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4%,
主要表现为:
(1)过度樵采
(2)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3)过度开垦
(4)乱砍滥伐
(5)乱放牧。
三、石漠化的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由于石漠化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强度差异,在恢复治理时存在难易差异,所以只有科学划分石漠化等级,才能准确查清石漠化现状,因地制宜实施恢复治理工程。对于强度石漠化地区,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严重失调,人类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因此对石漠化的治理主要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移民,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恢复植被,并合理开发喀斯特生态旅游。对于中度石漠化地区,主要采取以治理为主的生态战略,通过退耕还林、发展混农林业等措施积极治理。对于轻度石漠化地区,主要采取治理为主、加强预防的生态战略,进行生态农业、庭院经济的生态综合防治,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保护好现有的土地和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