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中如何控制双乙酰?

题目
问答题
发酵过程中如何控制双乙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发酵过程中的泡沫如何消除?


正确答案: (1)调整培养基中的成分(如少加或缓加易起泡的原材料)、或改变某些物理化学参数(如pH、温度、通气和搅拌)、或者改变发酵工艺(如采用分次投料)来控制,以减少泡沫形成的机会。但这些方法的效果有一定的限度。
(2)采用机械消沫或化学消沫这两大类方法来消除已形成的泡沫。

第2题:

简述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① 温度:整个发酵过程中或不同阶段中所维持的温度。
② 压力:罐内维持正压可以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杂菌侵入,以保证纯种的培养。罐压一般在0.2-0.5个大气压。
③ 空气流量:一般控制在0.5-1.5V
④ 粘度:它的大小影响氧传递的阻力,也可反应相对菌体浓度。
⑤ PH:它的高低与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有着重要的关系。
⑥ 基质浓度:发酵过程中必须定时测定糖、氮、等基质的浓度。
⑦ 溶解氧浓度:利用溶解氧的浓度变化,可以了解产生菌对氧的利用规律,反应发酵的异常情况,也可以作为发酵中间控制的参数及设备供养能力的指标。
⑧ 产物浓度:是发酵产物产量高低或生物合成代谢正常与否的重要参数,也是决定发酵周期长短的根据。
⑨ 菌体浓度:菌体量的大小和变化速度对菌体合成产物的生化反应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3题:

玉米浸渍过程中乳酸菌自然发酵的好坏对玉米浆质量有何影响?如何控制好有关条件?


正确答案: 在玉米浸渍过程中,如果乳酸菌自然发酵的好,便产生大量乳酸是浸液酸度增加而能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并可使玉米粒中的蛋白质转化为水溶性氨基酸而溶于浸液中。浸渍水酸度增加使玉米中所含无机盐成可溶状态。使玉米浆质量得到提高。
乳酸菌的自然发酵只要应控制好玉米浸渍的温度和浸渍的时间。浸渍温度以48℃最好,不等超过50℃.浸渍时间不能低于48小时。

第4题:

在啤酒正常发酵过程中,酵母细胞在体内利用可发酵性糖经a.乙酰乳酸合成(),部分α-乙酰乳酸经非酶氧化作用生成双乙酰。


正确答案:缬氨酸

第5题:

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双乙酰只能借助()细胞才能被进一步还原。


正确答案:酵母

第6题:

哪些因素会导致发酵过程中的泡沫产生?生产上如何控制泡沫的产生?


正确答案:与通风、搅拌的剧烈程度有关;与培养基所用原材料的性质有关;与培养基的配比、浓度和粘度有关。与发酵过程中培养液的性质及微生物的代谢有关。发酵工业上常用的消泡方法有两种:化学消泡和机械消泡。
1.化学消泡机理当化学消泡剂加入起泡体系中,由于消泡剂本身的表面张力比较低(相对于发泡体系而言),当消泡剂接触到气泡表面时,使气泡膜局部的表面张力降低,力的平衡受到破坏,此处为周围表面张力较大的膜所牵引,因而导致气泡破裂。
2.机械消泡是一种物理作用,它靠机械强烈振动及压力变化,促使气泡破裂,并将随气体排出的液体加以回收。

第7题:

高接种量低温发酵,啤酒中的双乙酰含量相对较低。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大罐发酵时,如何确定双乙酰还原温度?


正确答案: 主发酵结束,进入双乙酰还原阶段,就双乙酰还原温度和主发酵温度相比可分为低温还原,同温还原,高温还原。发酵过程啤酒风味物质的形成主要在酵母繁殖和主发酵阶段,双乙酰还原时并不增加很多代谢副产物,因此采用什么温度还原双乙酰取决于酵母菌株。对任何菌株来说,提高还原温度都可加快双乙酰还原,但不是所有酵母菌株都可提高双乙酰还原温度。因为:
(1)发酵度偏低的菌株,在后发酵阶段发酵缓慢,温度升不上来。
(2)某些酵母还原双乙酰能力差,沉淀快,提高温度只会使酵母死亡率增加,对双乙酰还原无济于事。
(3)如发酵液污染杂菌,高温还原双乙酰会促进杂菌生长,对啤酒口味不利。因此,采用什么温度还原双乙酰,要视酵母菌种和发酵液酵情况而定。

第9题:

发酵过程温度控制采用()工艺,可减少α-乙酰乳酸和一些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还有利于双乙酰的还原。

  • A、低温
  • B、高温
  • C、先高温后低温
  • D、先低温后高温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发酵过程中如何进行CO2的控制?


正确答案: 1、发酵中,CO2浓度的控制,主要看其对发酵的影响,如果对发酵有促进作用。应该提高其浓度,反之则降低其浓度。
2、降低通气量和搅拌速率有利于提高CO2在发酵罐中的浓度。
3、提高通气量和搅拌速率,在调节溶氧的同时,也调节了CO2维持在抑制浓度之下。
4、补料控制调节CO2浓度。
如:在青霉素发酵中,补糖可增加排气中的CO2浓度,降低培养液的pH值,促进菌体的生长和产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