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如何控制?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如何控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哪些因素会导致发酵过程中的泡沫产生?生产上如何控制泡沫的产生?


正确答案:与通风、搅拌的剧烈程度有关;与培养基所用原材料的性质有关;与培养基的配比、浓度和粘度有关。与发酵过程中培养液的性质及微生物的代谢有关。发酵工业上常用的消泡方法有两种:化学消泡和机械消泡。
1.化学消泡机理当化学消泡剂加入起泡体系中,由于消泡剂本身的表面张力比较低(相对于发泡体系而言),当消泡剂接触到气泡表面时,使气泡膜局部的表面张力降低,力的平衡受到破坏,此处为周围表面张力较大的膜所牵引,因而导致气泡破裂。
2.机械消泡是一种物理作用,它靠机械强烈振动及压力变化,促使气泡破裂,并将随气体排出的液体加以回收。

第2题:

滚子链传动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应如何合理选择?


正确答案:a:链的节距和排数:节距越大,能传递的功率也越大,但运动的不均匀性、动载荷、噪声也相应的增大。应此,在满足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选用小节距的链,高速重载时可选用小节距的多排链;
b:链轮齿数:齿数不应过少或过多,过少会使运动不均匀性加剧,过多因磨损而引起的节距增长导致滚子与链轮齿的接触点向链轮齿顶移动,进而导致传动容易发生跳齿和脱链现象,缩短链的使用寿命,而且为了磨损均匀齿数最好是与链节数互为质数的奇数。
c:中心距和链节数:中心距过小时链与小轮啮合的齿数少,若中心距大则松边垂度过大,传动中容易引起链条颤动,一般链条节数应为偶数。

第3题:

绝缘电阻表输出电压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如何检测?
绝缘电阻表输出电压的主要参数是交流纹波量和尖峰值。交流纹波量大,会造成示值误差;尖峰值大,不仅会引起示值误差,还会导致被测物的局部放电,严重时造成电器设备的损坏。
对这两个重要参数的检测方法,通常是检测绝缘电阻表开路电压的峰值与其有效值之比值,应不大于1.5。

第4题:

何谓呼吸强度、摄氧率和临界氧浓度?发酵过程中如何根据发酵需要控制溶解氧?


正确答案: 呼吸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菌体所消耗的氧量
摄氧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发酵液所需要的氧量。
临界氧浓度:各种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不同,当液相溶氧浓度CL较低时,QO2随着溶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CL增大到一定时,QO2不再随溶氧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此时的溶氧浓度称为临界溶氧浓度,用Ccr表示。
当溶解氧浓度高于临界值,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保持恒定,与培养液中溶解氧的浓度无关。当溶解氧低于临界值,微生物呼吸强度随溶解氧浓度的降低而显著下降。即细胞的代谢活动会因溶解氧浓度的限制受到影响。
在好氧发酵中,一般将溶氧水平控制在临界值以上,可避免细胞因供氧不足发生代谢异常.但并不是溶氧愈大愈好,因过度供氧操作引起能量消耗并对细胞可能产生伤害,溶氧太大有时反而抑制产物合成。

第5题:

发酵过程中如何进行CO2的控制?


正确答案: 1、发酵中,CO2浓度的控制,主要看其对发酵的影响,如果对发酵有促进作用。应该提高其浓度,反之则降低其浓度。
2、降低通气量和搅拌速率有利于提高CO2在发酵罐中的浓度。
3、提高通气量和搅拌速率,在调节溶氧的同时,也调节了CO2维持在抑制浓度之下。
4、补料控制调节CO2浓度。
如:在青霉素发酵中,补糖可增加排气中的CO2浓度,降低培养液的pH值,促进菌体的生长和产物合成。

第6题:

简述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① 温度:整个发酵过程中或不同阶段中所维持的温度。
② 压力:罐内维持正压可以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杂菌侵入,以保证纯种的培养。罐压一般在0.2-0.5个大气压。
③ 空气流量:一般控制在0.5-1.5V
④ 粘度:它的大小影响氧传递的阻力,也可反应相对菌体浓度。
⑤ PH:它的高低与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有着重要的关系。
⑥ 基质浓度:发酵过程中必须定时测定糖、氮、等基质的浓度。
⑦ 溶解氧浓度:利用溶解氧的浓度变化,可以了解产生菌对氧的利用规律,反应发酵的异常情况,也可以作为发酵中间控制的参数及设备供养能力的指标。
⑧ 产物浓度:是发酵产物产量高低或生物合成代谢正常与否的重要参数,也是决定发酵周期长短的根据。
⑨ 菌体浓度:菌体量的大小和变化速度对菌体合成产物的生化反应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7题:

简述发酵过程温度升高的原因及对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发酵过程中如何控温?


正确答案: 原因: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辐射热。
影响:它会影响各种酶反应的速率,改变茵体代谢产物的合成方向,影响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影响发酵液的理化件质,进而影响发酵的动力学特性和产物的生物合成。
除上述直接影响外,温度还对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产生影响。如发酵液的黏度、基质和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和传递速率、某些基质的分解的吸收速率等,都受温度受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发酵动力学特性和产物的生物合成。
控制:工业生产所用的大发酵罐在发酵过程中一般不用要加热,因发酵中释放丁大量的发酵热,需要冷却的情况较多。利用自动控制或手动动调整的阀门,将冷却水通入发酵罐的夹层或蛇形管中,通过热交换来降温,保持恒温发酵。如果气温较高(特别是我国南方的夏季气温),冷却水的温度又高.致使冷却效果很差.达不到顶定的温度.就可采用冷踪盐水进行循环式降温,以迅速降到最适温度,因此大工厂需要建立冷冻站,提高冷却能力,以保证在正常温度下进行发酵。

第8题:

玉米浸渍过程中乳酸菌自然发酵的好坏对玉米浆质量有何影响?如何控制好有关条件?


正确答案: 在玉米浸渍过程中,如果乳酸菌自然发酵的好,便产生大量乳酸是浸液酸度增加而能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并可使玉米粒中的蛋白质转化为水溶性氨基酸而溶于浸液中。浸渍水酸度增加使玉米中所含无机盐成可溶状态。使玉米浆质量得到提高。
乳酸菌的自然发酵只要应控制好玉米浸渍的温度和浸渍的时间。浸渍温度以48℃最好,不等超过50℃.浸渍时间不能低于48小时。

第9题:

引起发酵过程中pH上升和下降的因素有哪些,pH值的控制有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 引起pH下降的因素:①碳源过量、补糖过多;②消泡油添加过量;③生理酸性物质的生成。引起pH上升的因素:①氮源过多;②生理碱性物质的生成;③中间补料,碱性物质添加过多。pH的控制:①调节基础培养基的配方,调节碳源、氮原比例和种类;添加缓冲剂。②补料控制,直接加酸加碱;补加碳源或氮源。③应急措施,改变搅拌速度或通风量,以改变溶解氧浓度,控制有机酸的的积累量及代谢速度;改变温度;改变罐压和通风量,改变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加入消泡油用量和加糖量。

第10题:

机组运行中控制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正常运行的电压变化范围:110kV系统电压根据调度电压曲线;发电机出口电压15.75kV±5%;6kV电压6.3±5%。
2)正常运行的频率变化范围:发电机允许频率变化范围为50±0.2Hz,最大为50±0.5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