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从《物理教学大纲》到《物理课程标准》的变化?

题目

如何理解从《物理教学大纲》到《物理课程标准》的变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简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如下几种方法:
(1)重视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发挥物理学史教学的优势,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的发现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事例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素养,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2)结合现实生活实例,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一方面,教学中应重视演示实验,并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参与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具有演示实验所不能替代的优点。
(3)关注科学前沿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物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应当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引入课堂。通过新知识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紧迫感和创新思维,以实现物理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实现物理教学与多学科的整合。尽管物质科学是科学的主要部分。但科学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科学的方法、技能.不同的科学领域以及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科学领域又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割裂。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依靠多学科的整合。

第2题:

如何理解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分析内容确定目标()。

  • A、利用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即可
  • B、利用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即可
  • C、依据学生需求自行制定教学目标
  • D、根据既定的课程标准

正确答案:D

第3题:

从1992年的“教学大纲”到2001年的“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教学的阐述有两点明显的变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内容在“淡化”;语文知识内容涵盖的范围小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其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其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第5题: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试说明这种代替发生了那些实质性的变化?


正确答案: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其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第6题: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论之一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简述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义。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实例:电冰箱、电热水壶、电饭煲等家庭用电器,来学习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电能等。

第7题:

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知识方面的目标分为了解、认识、理解、()等四个水平。


正确答案:应用

第8题:

心理物理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把心理经验同物理刺激的量值相联系以说明感觉的强度,说明心理量如何随着刺激的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物理课程标准》使物理课程价值取向从“大众教育”转向“精英教育”。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学前儿童对事物理解的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

  • A、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 B、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 C、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评价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评价
  • D、以上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