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的能动性原理的要求。

题目

简述人的能动性原理的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发挥和尊重客观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策划的原理称作()。

A.理性原理

B.思辨原理

C.驾驭原理

D.实践原理


参考答案:C

第2题:

简述碳十四测年方法的测年原理以及采样要求。


参考答案:

宇宙射线中的中子流与地球大气层中的14N发生核反应,产生14C。它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活着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与二氧化碳发生交换,直到生物体死亡为止,14C含量按其半衰期进行减少,我们可以利用14C的减少量来计算生物死亡的年代。要求出土时最好保证样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以保证样品中的原始浓度。木炭50克,木头100克,种子100克,毛发100克,骨头1000克玻璃瓶干燥保存,准确秤量,编号。热释光:含有二氧化硅类晶体的陶器,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出现荧光现象,器物内储存的能量一次性的释放完毕。器物烧成后,继续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从新积累能量。依据积累能量的多少以及现有的能量,可以计算出最后一次高温的年代。要求样品周围的环境中的辐射现象没有异常。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硅样品周围温度不能长期处于较高值,不能与地下水或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接触。


第3题:

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它们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起作用.就教育来说,教育是使学生掌握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过程,是把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他自己的财富的过程,这种转化要求学生必须有自身的能动性.从直接意义上来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要求,厌恶学习,懒于思考,心不在焉,缺乏学习动力,教师所讲的东西是不会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的.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这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作出有选择的反应,是赞成或是反对,是积极行动或是采取回避态度,能自觉地作出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在能为自身的发展预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第4题:

简述教育管理的效益原理及其要求。
(1)效益原理的含义:就是要在教育管理中讲究实效,使教育管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要求:①教育管理者首先要确立管理的效益观,使教育管理以提高效益为中心。
②要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创造条件办好教育。
③教育管理者要采用先进科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合理的管理机构和机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利,处理好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把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高效益的根本。

第5题:

简述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


答案:
解析:
艺术鉴赏的主体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第6题:

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1)客观规律是指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它是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即自觉能动性。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认识客观规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是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主观能动性的科学指南。因此,我们既要严格遵循客观规律,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大胆创新的精神。

第7题:

( )要求在人与事的配置过程中,岗位工作要求满负荷,又要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

A.能位对应的原理

B.弹性冗余的原理

C.动态适应的原理

D.互补增值的原理


正确答案:B

第8题:

组织机构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理包括()。

A、要素有用性原理

B、动态相关性原理

C、最大效益性原理

D、主观能动性原理

E、规律效应性原理


参考答案:ABDE

第9题:

简述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其一,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人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和环境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其二,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人不仅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自身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的过程,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个体的能动性不仅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而且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加工。其三,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人在发展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发展起来个体也就能够逐步有目的地、自觉地影响自己的发展。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能把自身的发展当做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能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第10题:

简述常规脱溶的原理及工艺条件要求。


正确答案: 原理:脱溶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加热使湿粕中的溶剂获得热能而汽化从而与粕分离,这种借助去处湿粕中溶剂和水分的操作称为蒸脱。在湿粕的蒸脱中溶剂从湿粕内部扩散到表面后再汽化变成气体。
工艺条件:出粕温度105℃~110℃、气相温度70℃~80℃、蒸烘时间40~50分钟、粕入库温度40℃、含水≯12%残溶0.07%(700ppm)。
工艺要求:
①湿粕粒度大小适宜。
②含溶量小于30%。
③装料要适宜,一般为40%~50%。
④控制烘蒸温度105℃~110℃,气相70℃~80℃。
⑤保证蒸气质量间接气≮0.4MPa,直接气在0.05MP左右。
⑥粕粒翻动要好。
⑦保证足够的蒸烘时间≮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