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被乙打伤后诉至法院,乙败诉。一审判决书送达乙时,其当即向送达人

题目

甲被乙打伤后诉至法院,乙败诉。一审判决书送达乙时,其当即向送达人丙表示上诉,但因其不识字,未提交上诉状。关于乙行为的法律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乙已经表明上诉,产生上诉效力
  • B、丙将乙的上诉要求告知法院后,产生上诉效力
  • C、乙未提交上诉状,不产生上诉效力
  • D、乙口头上诉经二审法院同意后,产生上诉效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诉的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公司以甲公司严重违约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解除合同的请求即形成之诉

B.甲向法院起诉乙,要求返还乙向自己借的6000元钱,乙向法院辩称自己根本没有和甲签订过借款合同,乙的主张是消极确认之诉

C.甲起诉乙建筑公司,要求乙马上停止施工,这是形成之诉

D.乙公司以甲公司违约为由,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继续履行合同,这是给付之诉


正确答案:D
民事诉讼中的诉是指当事人就特定的民事争议向法院提出的保护自己的实体权益的请求。它包括当事人、诉讼标的、和诉的理由三个要素。A项中解除合同是具体的诉讼请求,不能等同于诉。B项中乙的辩解并非是向原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不是反诉而是否认对方的诉讼请求,因此也谈不上进行诉的分类。给付之诉是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向其履行特定给付义务的诉讼,这种给付义务既包括一定数额的金钱也包括为或不为某种行为,C项应当是给付之诉,只有D项判断正确。

第2题:

甲与乙婚后6年,乙又与另一男子相爱,并通过熟人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甲得知后将乙起诉至法院,乙被法院以重婚罪判处有期徒刑l年。对本案第一审判决,哪些人享有独立上诉权?( )

A.甲

B.乙

C.甲、乙的父母

D.乙的辩护人


正确答案:AB
《刑事诉讼法》第180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由此可见,上诉的主体包括独立的上诉主体与非独立上诉主体。后者是指经被告人同意方可以提起上诉。前者包括: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后者包括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据此,本案(重婚罪)是一起自诉案件(《刑诉解释》第1条)。甲乙作为自诉人显然是独立的上诉人.甲、乙的父母以及乙的辩护人则是非独立上诉主体。

第3题:

吴某被王某打伤后诉至法院,王某败诉。一审判决书送达王某时,其当即向送达人郑某表示上诉,但因其不识字,未提交上诉状。关于王某行为的法律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王某已经表明上诉,产生上诉效力 

B.郑某将王某的上诉要求告知法院后,产生上诉效力 

C.王某未提交上诉状,不产生上诉效力 

D.王某口头上诉经二审法院同意后,产生上诉效力 


C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据此可知,上诉必须提交上诉状,王某未提交上诉状,不产生上诉的效力。

 

第4题:

2012年1月,乙为了购买笔记本电脑向甲借款11000元,约定还款日期为2012年12月15日,后乙一直拒绝还款。2013年甲将乙诉至法院,要求其返还借款。该案中,就乙向甲借款事实的证明,下列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A、甲向法院提交的乙向其借款时出具的借据

B、甲向法院提交的其向乙的银行卡转款的银行凭条

C、乙的朋友丙向法院提供的乙经常向朋友借钱但不按时归还的证言

D、甲的同事丁向法院提供的曾见到甲交给过乙钱的证词


参考答案:A

第5题:

下列关于送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民法院向甲送达判决书时,甲不在家,人民法院将判决书交其10岁的儿子乙

B.人民法院向甲送达调解书,甲不在家,人民法院将调解书交给其配偶丙

C.人民法院向甲送达判决书,甲拒不接受,人民法院将判决书交由甲的邻居丁转交

D.人民法院向甲送达开庭通知书,甲不在家,人民法院将通知书送交给甲的诉讼代理人


正确答案:ABC
ABC。调解书只能送达当事人本人,不适用留置送达,也不能由其家属签收。

第6题:

甲、乙二人因租赁合同纠纷诉至法院,审判员对此案进行了调解,但未达成协议。于是法院开庭审理后当庭作出判决书。在判决书送达之前,甲又要求法院进行调解。此时,法院应当

A.继续审理此案

B.撤回原判决,主持双方再行调解

C.送达判决书

D.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C

       【解析】《民事调解规定》第1条:人民法院对受理的第一审、第二审和再审民事案件,可以在答辩期满后裁判作出前进行调解。在征得当事人各方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辩期满前进行调解。

 

第7题:

甲、乙二人因租赁合同纠纷诉至法院,审判员对此案进行了调解,但未达成协议。于是法院开庭审理后当庭作出判决。在送达判决书之前,甲又要求法院进行调解。这时法院应当:( )

A.暂不送达判决书,恢复审理,主持双方再行调解

B.撤回原判决,恢复审理,主持双方再行调解

C.送达判决书

D.按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正确答案:C
C。调解的时间是从案件受理之后到法庭辩论结束之前。因此本题中甲申请调解的时间已经超过了调解的法定时间,法院不应支持,仍然应当送达判决书。

第8题:

甲与乙婚后六年,乙又与另一男子相爱,并通过熟人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甲得知后将乙起诉至法院,乙被法院以重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对本案第一审判决,哪些人享有独立上诉权?

A.甲

B.乙

C.甲、乙的父母

D.乙的辩护人


正确答案:AB

第9题:

甲因向乙借款2万元过期未还而发生纠纷,被乙诉至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延期偿还,并由丙为甲偿还提供担保,双方签字盖章记入笔录,并制作了调解书。但在送达时丙拒绝签收。后乙因甲拒不还款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担保财产,对此法院应当:( )

A.依法执行

B.向丙送达调解书后再执行

C.以调解书没有生效为由,拒绝执行

D.以调解协议违反丙的意愿为由,拒绝执行


正确答案:A
A。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调解规定》)第11条规定,调解协议可以约定由第三人提供担保,法院应当将调解书送交担保人。担保人不签收调解书的,不影响调解书生效。

第10题:

甲被乙打伤后诉至法院,乙败诉。一审判决书送达乙时,其当即向送达人丙表示上诉, 但因其不识字,未提交上诉状。关于乙行为的法律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乙已经表明上诉,产生上诉效力

B.丙将乙的上诉要求告知法院后,产生上诉效力

C. 乙未提交上诉状,不产生上诉效力

D. 乙口头上诉经二审法院同意后,产生上诉效力


参考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