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工作人员甲应好友乙的要求将乙贩毒而获取的非法收益全部存入自己

题目

银行工作人员甲应好友乙的要求将乙贩毒而获取的非法收益全部存入自己工作的储蓄所。为表示感谢,乙送甲1万元假币,甲趁工作之机,分批次地将该批假币调换为真币,以供自己挥霍。甲的行为构成()。

  • A、洗钱罪
  • B、金融工作人员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 C、贩卖毒品罪
  • D、使用假币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乙签订典权合同,约定甲将自己的房屋出典给乙,在出典期间,乙将房屋出租给丙。如果甲、乙二人没有约定收益的归属,则乙将房屋出租获得的租金归(  )。

A.甲
B.乙
C.甲、乙共同所有
D.按照习惯确定

答案:B
解析:
尽管《物权法》没有规定典权制度,但作为用益物权,典权也适用《物权法》有关物权或用益物权的一般规定,且我国仍然承认典权制度。根据《物权法》第116条的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租金属于法定孳息,在没有约定的情形下,应由用益物权人收取,即由典权人乙收取,故选B项。

第2题:

甲乙相约由甲出面贩毒,由乙(乙是大学教师)将毒资及利润存入银行自己的户头,最终的利润双方三七分成甲乙在贩毒两次后被发现,公安机关从乙的账户上查获毒资20万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构成贩毒罪的共犯

  B.甲乙不构成共犯

  C.甲构成贩毒罪,乙构成洗钱罪

  D.甲构成贩毒罪,乙构成隐瞒毒赃罪


答案:A
解析:
A。凡是事先通谋的,都是共犯。故,只有A正确。

第3题:

甲女因为怀疑乙女与自己丈夫偷情,便领着几位自己的女性朋友于某日深夜闯入乙女家中,把乙女从床上拖下,连续殴打,并强制将乙女的衣服全部脱光,将全身赤裸的乙女用绳子困绑。期间邻居劝说甲给乙穿上衣服,但甲态度强硬,扬言就是要让乙丢人,天亮了还要丢在公路上。直到几个小时后,警察赶到,才将乙解救。根据上述描述,回答 97~98 问题:

第 97 题 甲的行为应该怎么定性:( )

A.非法侵入住宅罪

B.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C.非法拘禁罪

D.侮辱罪


正确答案:CD
【考点】以上各罪的区别,及一罪与数罪
【解析】理论上来说,甲的行为非法侵入住宅罪、非法拘禁罪和侮辱罪。但是根据一罪与数罪的原则,只能对其定性为非法拘禁罪和侮辱罪。

第4题:

甲从银行工作人员乙那里非法购买了大约500份银行客户的信用卡信息资料,请问对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构成泄露内幕信息罪
  • B、构成收买信用卡信息罪
  • C、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B

第5题:

甲公司分别向乙银行和丙银行贷款20万元,并以自己所有的一辆价值40万元的奥迪车抵押和质押给乙银行和丙银行,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了抵押合同,但为省钱而未到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甲公司与丙银行签订了质押合同,但未将该车交付给丙银行。因甲公司无力向丙银行和乙银行还款,拍卖该车所得价款为20万元,乙银行和丙银行均主张该20万元应向自己清偿。该20万元应如何清偿()

  • A、全部偿还给乙银行
  • B、全部偿还给丙银行
  • C、由甲公司决定还给乙银行或者丙银行
  • D、丙银行和乙银行平均受偿

正确答案:C

第6题:

甲是贩毒者,他觉得把毒品放在自己家不安全,于是要求知道真相的乙帮自己存放毒品。应如何认定甲、乙的行为?()

A:甲成立贩卖毒品罪,乙无罪
B:甲成立贩卖毒品罪,乙成立包庇罪
C:甲、乙成立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D:如果甲欺骗乙,说给乙保管的是给妈妈治病的头痛粉,则甲成立贩卖毒品罪,乙无罪

答案:C,D
解析:
【考点】贩卖毒品罪。详解:事先通谋的,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甲、乙成立贩卖毒品罪的共犯。C正确,A、B错误。若乙不知甲存于自己家中的是毒品,误以为是头痛粉,则乙不构成犯罪,甲单独成立贩卖毒品罪,D正确。

第7题:

甲公司将厂房抵押给乙银行贷款,并办理登记,约定还款期限为2017年3月10日,并约定如果甲公司不还款,该厂房归银行所有,后来甲公司将厂房出租给丙公司,甲公司到期未还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乙银行有权要求将厂房过户登记给自己
B.乙银行有权自该厂房被扣押之日起收取丙公司的租金
C.乙银行无权行使抵押权
D.乙银行有权要求拍卖该厂房并就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答案:B,D
解析:
甲公司与乙银行约定如果甲公司不还款,该厂房归银行所有的条款属于流押条款,是无效的。选项A错误。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选项C错误。

第8题:

甲因出差,故把自己的珍藏多年的古董花瓶交给自己的好友乙,让其帮忙保管。据此,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若在保管期间,该古董花瓶在乙家中被小偷盗走,乙应承担赔偿责任
B.若在保管期间,乙因出差将古董交给自己的好友丙保管,后该古董在丙家中被盗,乙应承担赔偿责任
C.若在保管期间,乙未在台风天气将窗户关闭,致使花瓶被风吹倒打碎,乙应承担赔偿责任
D.若双方约定保管期限为甲出差的3个月,后甲提前归家,乙无权要求甲提前将花瓶取回

答案:A
解析:
《合同法》第374条规定,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A选项中,乙并无重大过失,不应承担赔偿责任,故选项A错误。在C选项中,乙明知有台风天气而未关窗,亦未妥善对该易碎花瓶进行妥善保管,存在重大过失,故C选项正确。《合同法》第371条规定,保管人不得将保管物转交第三人保管,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保管人违反前款规定,将保管物转交第三人保管,对保管物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乙在未有约定的情况下将花瓶转交给第三人丙保管,致使花瓶被盗,应承担赔偿责任,故B选项正确。《合同法》第376条规定第2款规定,约定保管期间的,保管人无特别事由,不得要求寄存人提前领取保管物。故D选项正确。

第9题:

甲有一个清代花瓶。2009年2月,甲与乙订立买卖该花瓶的合同。双方约定2009年4月6日,甲向乙交付该花瓶。2009年3月2日,甲又与丙签订买卖该花瓶的合同,甲于合同签订后的第二天,将花瓶交付给了丙。请问,乙应如何保障自己的权利?()

  • A、乙可以要求丙将花瓶交还给自己
  • B、乙可以要求甲交付花瓶
  • C、乙可以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 D、乙可以要求丙承担侵权责任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持有大量毒害性物质,乙持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甲用部分毒害性物质与乙交换了部分放射性物质。甲、乙的行为属于非法买卖危险物质 
  • B、吸毒者甲用毒害性物质与贩毒者乙交换毒品。甲、乙的行为属于非法买卖危险物质,乙的行为另触犯贩卖毒品罪 
  • C、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甲,将枪赠与他人。甲的行为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 D、甲父去世前告诉甲“咱家院墙内埋着5支枪”,甲说“知道了”,但此后甲什么也没做。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正确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