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的基本要领。

题目

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的基本要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从目标设?与执行的角度,要实现从“知识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2)从内容选择与转化的角度,要实现从“封闭、单一、确定性内容”向同时兼有“开放、多元、不确定性内容”转变;
(3)教师要变单向学生传授固定知识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转变,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展,要不断增加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4)设计过程中要由过去过份关注教师的教向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体验等转变;
(5)教学过程?要由过去过分关注结论、结果向同时关注过程、方法、态度等转变;
(6)教学评价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向同时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丰富个性等转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指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它所针对的教学设计的任务来说,可以称它为短期设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请从系统的观点谈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以及教学设计的原则。


答案:
解析: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从系统的观点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其基本特点和遵循的原则分别为:

(1)系统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
?①以系统论观点作为制定和评价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②重视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为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决策和教学决策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

③努力使设计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指南。

④重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⑤强调教学的出发点既要考虑教学任务,也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分析现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⑥把教学任务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以明确无误的、可操作的项目来表示。

⑦重视对教学效果做客观的科学测量,评定效果时还要参照教学过程的初始状况等等。

④教学效果不理想或出了问题,还应该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组成成分去详察细究。

第3题:

结合中学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以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通过异类比较,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第4题:

结合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谈谈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答案:
解析:
(1)人的身心发展重在指人的心理的、社会的、生理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教育必须按规律来进行才会起到主导性作用。人的发展规律有: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③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④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①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否则,欲速则不达。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背景和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③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由生物个体的成熟规律造成的。④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掌握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并依此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变性,挖掘每个个体的发展潜力,改变僵死的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学的内容、方法,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⑤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帮助一些在生理或心理技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些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还要帮助学生做到善于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的能动性是决定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因为知识有认识价值、能力价值、陶冶价值和实践价值。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特性,也就获得了通过社会实践改造事物的可能性。然而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学校自身条件的支持、家长的支持以及学生能动性的配合等。总之,这些因素交互作用,才能充分促进人的发展。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将越来越大。(3)例子:①教师备课需要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与特点;②教师进行分组教学需要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与特点;③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学生凭借主观能动性配合教学,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主导性。

第5题:

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结合自己(拟)任教学科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答案:
解析:
启发性教学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拟任学科是数学(以数学为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更改学科,言之成理即可),在教学当中,为了运用好启发性教学原则,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个概念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已有的长方形知识经验人手,迂回设问,先提问“长方形有四个内角,内角和是360度,为什么?”然后设问“三角形的有几个内角,和长方形一样吗?每个内角有什么特点?”采用这样的设疑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还是以“三角形内角和”为例。当同学说出三角形内角的特点时,再进一步提问“那么长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呢?能不能采取某种方法把一个长方形变成三角形呢?”当同学们发现了一个长方形可以拆分成两个三角形后,再进一步提问,“长方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也有这样的关系呢”。如此一来,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就是这一做法的最好体现。 (4)发扬教学民主。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疑问耐心解答,同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互动,参与讨论等

第6题:

结合学科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正确答案:
36.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 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联系学科略)

第7题: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体育游戏教学的意义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类】


答案:
解析:
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2)运用游戏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3)运用游戏可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
(4)游戏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
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的体质;
(2)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使其获得娱乐;
(3)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体力和智力;
(4)调节情绪和休闲娱乐。

第8题: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知识概括是指主体通过深度加工过程,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应: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运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9题:

回答教学的含义,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教与学等的关系。


答案:
解析: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和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而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1)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要掌握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之间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因而要防止忽视学生主动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2)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能力是成分复杂的集合,下面以智力为例说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性。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智力发展的片面性。(3)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学是由教与学两种活动构成的。单一的教师的教或者学生的学,都不能称之为教学。但一方面,教与学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另一方面教与学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两者共同构成教学过程。“教”不能离开“学”,离开了“学”的“教”就如同无的放矢,毫无意义。

第10题:

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案:
解析: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是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通过异类比较,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