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二程人性论的基本特点。

题目

试述二程人性论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本体论上二程的道(理)气合一,表现在人性论上就是性气不离。儒家既禀持天人合一的道德理想境界,就不应只推尊人而否定物,肯定人性而贬斥物性就已经是天人为二了。但只有普遍性而无特殊性亦不可,性本善而只有人得体验而扩充之,物则只知其生而不知其本,故人性又不同于物性。
性的普遍与特殊之差,在二程具体是指本性与气禀之差。“性之本”也就是“性之理”,明确标示性之本才能保证性善的普遍性的落实。就价值判断来说,与张载的否定不同,二程多次正面肯定了“生之谓性”的意义。
气禀在二程亦是可变的,认为“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说法,移与不移不在于禀赋而在于人为。二程的澄治之功大致类似于张载的“善反”,但又不尽相同。因为张载的善反是进达完全的天地之性,二程的澄治却只是返回到“元初”本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答案:
解析:
(1)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从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主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城市普遍中学也要 逐步开设技术课程。 (2)课程标准方面: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 (3)教学过程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 (4)教材开发与管理方面:教材改革应该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 外各种课程资源;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5)课程评价方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6)课程管理方面: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关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地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 必须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8)关于课程改革的组织和实施:贯彻“先破后立,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建立 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注重课程的发展功能;(2)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3)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 (4)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

第2题:

试述教师发展的交往性原则的人性论、知识论和学习论基础。
教师发展的交往性原则是建立在对“人性”、“知识”和“学习”更为全面、更为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
(1)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人性观转向要求教师实现“交往性发展”
传统的主体性理论依然没有走出主客二分的逻辑,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主体却将周围的其他主体视为“客体”,由此带来哈贝马斯所说的“交往的异化”,即主体间封闭和控制关系的广泛存在。最早挑战这种主体性理论的是胡塞尔,他在哲学上首先提出主体间性的概念,认为处于交往关系中的人均是主体,没有客体,主体间交往是一种从“自我”走向“他我”,从单数的“我”走向复数的“我们”的过程。自胡塞尔以后,主体间性理论经由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马丁•布伯等思想家的继承与阐发,其本身的涵义也不断得到充实。主体间性意味着主体间的彼此走近,相互拥抱,意味着每一主体都走出原子化的“自我”,通过与其他主体进行平等的交往和对话,实现经验、精神、意义和智慧的共享,它是主体间的“共在”(海德格尔),是我——你的“相遇和对话”(布伯),是不同主体的不同“视界”因相互敞开、相互进入而实现的“视界融合”(伽达默尔)。“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确立了“交往的人”的人性形象,为教师发展的交往性原则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支持。
(2)新知识观的社会性特征要求教师实现“交往性发展”。
“知识属于共同体”的观点是新知识观的重要特征。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人与他人通过互动与磋商而建构的共识,它镶嵌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中,“社会性是知识的本质属性”。分布认知理论也认为,知识分为“个人知识”和散布于环境中的“分布知识”两部分,知识并非是“静如脑中的家具”,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各种人际活动当中,个体必须通过与他人建立彼此支持的伙伴关系,不断将分布于环境中的知识整合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建构起知识的意义。随着人们对知识的社会属性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对话、分享、互动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所具有的价值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交往性发展”这一原则得以确立的重要前提。
(3)新学习观的社会性特征要求教师实现“交往性发展”
传统的学习观将学习视为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学习是独立的个人活动。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维果斯基则较早提出,人类的学习首先是一种发生于主体之间的社会性的活动,然后才是一种发生于主体内部的思维活动,学习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他人思想和自我见解之间的对话,它首先是一个社会过程,然后才是一个心理过程。这种学习理论由“人之内”向“人之间”的转向,要求教师走出孤立和封闭,建立起广泛的伙伴关系,通过参与“专业共同体”的合作、交往和对话,实现“交往性发展”。

第3题:

试述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1)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可以同时使用多个主机甚至所有主机的某种资源,而且用户不必知道这些资源的具体位置和地址。
  (2)因特网信息搜索工具大都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和交互式的Windows前端界面,检索途径多。
  (3)因特网信息检索不受时空限制。
  (4)Internet信息资源存在着网站地址更迭变动频繁。
  (5)因特网信息检索与传统的检索方式相对应属于浏览式检索。
  (6)因特网信息检索无法通过一次查找就能达到最终目的。
  (7)按相关度排列检索结果。
  (8)检索与浏览相结合。
  (9)多语种检索和检索结果的翻译。

第4题:

试述荀子的认识论和人性论


正确答案: 认识论:
1知识才能是后天获得的
2客观事物的道理是可知的
3理性思维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基础
4“行”是“知”的目的
人性论:荀子人性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的对立面是“伪”。对于“性”和“伪”的关系,荀子认为性是伪的基础,是人为加工改造的原始材料,使“性”完善美好。荀子一方面加强“性伪之分”。另一方面又强调“性伪合”,以为这个“性”可以化,而“伪”的目的就是为了性。这种合的关系就是“化性而起伪”。(荀子认为人的本性虽然是自然生就的,但是他是可以改造的,荀子不断强调人性的必须改造,而且认为人性可以改造,改造人生必须通过伪的努力,他把改造“人性”的过程叫做“化性而起伪”)荀子虽然错误地离开人的社会关系来谈人性,但是他却十分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后天善的积累对于改造人性的作用。充分肯定了人在道德修养上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助于激励人们树立努力学习自觉修养的信息和勇气。

第5题:

试述二手物资拍卖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2、参拍人数多;
3、竞价方式多;

第6题:

试述教育法律关系的基本特点。
教育法律关系就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纵向型的法律关系,也称行政法律关系;另一类是横向型的法律关系,也称民事法律关系。教育行政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教育行政权力过程中发生的关系。这一关系反映的是国家与教育的纵向关系,其实质是国家如何领导和管理教育的活动。教育行政关系与一般行政关系相比,虽有共同的特征,但又有很大的差异性。这是因为学校活动是在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下进行的,参与这一活动的主体教师、科研人员以及学生是脑力劳动者,从事着精神领域中的创造性活动。它要求尊重知识、尊重创见和实践,尊重教育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法律在调整这方面的关系时,不能将它与一般的行政关系同等对待。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是在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学校与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之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这类法律关系是在共同意思表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个平等主体之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引起的财产所有和流转是这类关系的基本内容。教育法律关系涉及面颇广,有些具有明显教育特征的民事关系,往往并不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如近些年来办学体制出现的多元化等,这一类特殊的具有民事性质的社会关系,单靠民法调整是很不够的,必须由教育法和民法共同完成这一任务。23.公益性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别于企业组织的根本性特点。所谓公益,就是公共利益,全体人民的利益。在我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第7题:

试述非发酵菌的特点及鉴定的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非发酵菌的特点有:
1.大多为机会致病菌,主要引起抵抗力低下病人的机会感染。
2.自然环境中,水、空气、土壤中均存在,尤其是医院内。
3.为正常菌群的一部分。
4.对抗生素天然抗药性。
鉴定的特点有:革兰氏阴性杆菌,三糖铁培养基上层产碱,下层不产酸,或OF管葡萄糖呈氧化型;氧化酶阳性。

第8题:

试述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第9题:

试述二行程内燃机和与四行程内燃机的功率差异。


正确答案: 二行程内燃机与四行程内燃机相比,二行程内燃机结构比较简单、重量轻,尺寸小,由于曲轴旋转一圈就有一次作功,因此当排量、转速和压缩比相同时,在理论上二行程比四行程的功率大一倍;但由于二行程不易排尽废气,残余废气量较大,热效率较低,所以实际功率约为1.5~1.6倍。尤其是二行程汽油机,因部分新鲜混合气随废气一起排出,经济性更差。

第10题:

试述国际组织及其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主体,包括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和非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组织的基本特点:
第一,国际组织都具有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
第二,国际组织的基本存在和活动依据是参与者所签订的条约,超越或者违背条约规定的机构、职权和活动,均为非法或无效。
第三,国际组织的原则是各参与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或者个人事务,更不得侵犯各参与者自己的权利。
在国际社会中,人们常常按照不同的标准,把国际组织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按照其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划分,可以把国际组织划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门性组织。
第二,按照其成员构成和处理事务的地域范围划分,可以把国际组织划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三,按照其活动的内容和领域划分,可以把国际组织划分为政治性、经济性、军事性和文化科技卫生等不同领域的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