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5岁,近半年来常畏寒疲倦、易受凉,因咽痛、发热3天入院。查见双侧扁桃体化脓。检验:HGB121g/L,WBC1.0×10<sup>9</sup>/L,分类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610%,血小板正常,骨髓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细胞胞浆内可见中毒性颗粒。患者诊断考虑()

题目
男性,35岁,近半年来常畏寒疲倦、易受凉,因咽痛、发热3天入院。查见双侧扁桃体化脓。检验:HGB121g/L,WBC1.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610%,血小板正常,骨髓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细胞胞浆内可见中毒性颗粒。患者诊断考虑()

A急性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粒细胞缺乏症

D类白血病反应

E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32岁。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近半年来常畏寒、疲倦、易受凉,因咽痛、发热3天入院。查体见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2.0×10/L,分类示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50%,血小板正常;骨髓检查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红比下降,粒系核左移。

该患者最可能的发病机制是
A.粒细胞生成障碍
B.粒细胞成熟障碍
C.粒细胞消耗过多
D.粒细胞破坏过多
E.粒细胞分布异常

答案:D
解析:

1.患者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减少,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加。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一般自身免疫病继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可见粒系核左移。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免疫性疾病,可引起中性粒细胞消耗过多,使中性粒细胞破坏,因此本题考虑选C。类白血病反应中骨髓粒系比例增高,外周血白细胞也高达正常值数倍,故D不对。再障一般有血红蛋白的下降,故E不对。慢淋多有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本题白细胞下降,故B不对。
2.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免疫性疾病,某些非细胞毒类药物或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形成的半抗原能与粒细胞的蛋白质结合为全抗原,从而诱发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使粒细胞破坏。故选D。

第2题:

患者男,36岁。因关节肿痛2个月,高热、寒战、乏力3天入院。关节摄片见密度增高,提示坏死性骨髓炎。检验:HGB115g/L,WBC0.9×10/L,分类未报,血小板正常。骨髓检查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细胞中可见中毒颗粒。

患者诊断考虑
A.急性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类白血病反应
E.粒细胞缺乏症

答案:E
解析:

1.粒细胞缺乏症常继发于多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原发病为主。粒细胞缺乏(粒细胞<0.5×10/L)时与一般的白细胞减少表现完全不同,起病急骤,因短期内大量粒细胞破坏,患者可突然畏寒、高热、出汗、周身不适。几乎都在2~3天内发生严重感染。骨髓象随原发病而异。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内各阶段的中性粒细胞极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粒细胞有明显的毒性改变或成熟受阻。故选E。
2.治疗措施包括:①粒细胞缺乏症可以用促白细胞生成药,如维生素B、维生素B、利可君、肌苷、雄激素、碳酸锂等,但均缺乏肯定及持久的疗效。②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重组人粒系生长因子主要有rhGM-CSF和rhG-CSF,可诱导造血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促进粒细胞增生、分化成熟、由骨髓释放至外周血液,并能增强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活性。③抗感染治疗,致病菌未明确之前用广谱抗生素,结果出来后调整用药。④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和免疫介导机制所致的粒细胞缺乏可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该患者高热、寒战,应抗感染。属于非免疫性因素引起的,故选A。

第3题:

患者,男,35岁。近半年来常畏寒疲倦、易受凉,因咽痛、发热3天入院。查见双侧扁桃体化脓。检验:HGB 121g/L,WBC 2.0×10/L,分类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60%,血小板正常,骨髓检查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细胞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患者诊断考虑为

A.急性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粒细胞缺乏症

D.类白反应

E.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确答案:C

第4题:

男性,36岁,因关节肿痛2个月,高热、寒战、乏力3天入院。关节摄片见密度增高,提示坏死性骨髓炎。检验:HGB115g/L,WBC0.9×10/L,分类未报,血小板正常。骨髓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细胞中可见中毒颗粒

该患者最可能发病机制是
A.粒细胞成熟障碍
B.粒细胞分布异常
C.粒细胞消耗过多
D.粒细胞生成障碍
E.粒细胞破坏过多

答案:C
解析:

第5题:

男性,35岁,近半年来常畏寒疲倦、易受凉,因咽痛、发热3天入院。查见双侧扁桃体化脓。检验:HGB121g/L,WBC1.0×10/L,分类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610%,血小板正常,骨髓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细胞胞浆内可见中毒性颗粒。患者诊断考虑

A.粒细胞缺乏症
B.急性白血病
C.类白血病反应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A
解析:

第6题:

患者女,32岁。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近半年来常畏寒、疲倦、易受凉,因咽痛、发热3天入院。查体见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2.0×10/L,分类示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50%,血小板正常;骨髓检查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红比下降,粒系核左移。

患者诊断考虑
A.急性白细胞
B.慢性淋巴细胞白细胞
C.粒细胞缺乏症
D.类白血病反应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C
解析:

1.患者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减少,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加。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一般自身免疫病继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可见粒系核左移。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免疫性疾病,可引起中性粒细胞消耗过多,使中性粒细胞破坏,因此本题考虑选C。类白血病反应中骨髓粒系比例增高,外周血白细胞也高达正常值数倍,故D不对。再障一般有血红蛋白的下降,故E不对。慢淋多有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本题白细胞下降,故B不对。
2.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免疫性疾病,某些非细胞毒类药物或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形成的半抗原能与粒细胞的蛋白质结合为全抗原,从而诱发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使粒细胞破坏。故选D。

第7题:

女性,28岁。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近半年来常畏寒疲倦、易受凉,因咽痛、发热5天入院。查见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HGB100g/L,WBC1.2×10/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50%,血小板正常;骨髓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红比下降,粒系核左移。

该患者最可能的发病机制是
A.粒细胞消耗过多
B.粒细胞破坏过多
C.粒细胞生成障碍
D.粒细胞成熟障碍
E.粒细胞分布异常

答案:B
解析:
1.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0.5×10/L,红细胞和血小板大致正常,骨髓粒系统严重受抑制。
2.此病例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其粒细胞缺乏来自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破坏过多。

第8题:

患者男,35岁。近半年来常畏寒疲倦、易受凉,因咽痛、发热3天入院。查体见双侧扁桃体化脓。实验室检查:Hb121g/L,WBC2.0×10/L,分类示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60%,血小板正常,骨髓检查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细胞胞质内可见中毒颗粒。患者诊断考虑

A.急性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粒细胞缺乏症
D.类白反应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C
解析:
患者感染,血常规提示WBC2.0×10/L,分类中性粒细胞40%,红细胞和血小板正常,应诊断为粒细胞缺乏症。故选C。

第9题:

男性,36岁,因关节肿痛2个月,高热、寒战、乏力3天入院。关节摄片见密度增高,提示坏死性骨髓炎。检验:HGB115g/L,WBC0.9×10/L,分类未报,血小板正常。骨髓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细胞中可见中毒颗粒

患者诊断考虑
A.急性白血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类白血病反应
E.粒细胞缺乏症

答案:E
解析:

第10题:

女性,28岁。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近半年来常畏寒疲倦、易受凉,因咽痛、发热5天入院。查见咽部充血。实验室检查:HGB100g/L,WBC1.2×10/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40%,淋巴细胞50%,血小板正常;骨髓提示增生性骨髓象,粒红比下降,粒系核左移。

患者的诊断考虑
A.类白血病反应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细胞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粒细胞缺乏症

答案:E
解析:
1.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0.5×10/L,红细胞和血小板大致正常,骨髓粒系统严重受抑制。
2.此病例既往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其粒细胞缺乏来自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破坏过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