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江某,女,5岁。 患儿3天前吃羊肉串后出现腹泻,日行6~7次,大便水样,色黄臭秽,伴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自服

题目
问答题
病例摘要: 江某,女,5岁。 患儿3天前吃羊肉串后出现腹泻,日行6~7次,大便水样,色黄臭秽,伴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自服黄连素,稍微缓解,遂来就诊。刻下症:间断腹痛,以下腹部为主,大便水样,日行4~5次,气味臭秽,兼杂少量黏液,小便黄少,纳差乏力,微热口渴。 查体:T38.1℃,P112次/分,R21次/分,BP94/66mmHg。神清,眼眶稍凹陷,面色偏黄,指纹紫。腹胀,左下腹轻压痛,肠鸣音活跃,约8次/分,心肺阴性。舌质红,苔滑腻,脉滑数。 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示白细胞8~9个/HP,未见原虫等。血常规示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20%。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痢疾相鉴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例摘要:曾某,女,3岁。2015年9月4日初诊。患儿腹泻6天。大便日行10余次,水样便。现症:精神不振,啼哭少泪,口渴多饮,无呕吐,目眶轻度凹陷,皮肤干燥,四肢尚温,小便短少,口唇干,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痢疾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中医证型诊断:气阴两伤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大便日行10余次,水样便为主症,辨病为小儿泄泻。现症见精神不振,啼哭少泪,口渴多饮,无呕吐,目眶轻度凹陷,皮肤干燥,四肢尚温,小便短少,口唇干,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辨证为气阴两伤证。泻下过度,伤阴耗气。中医病证鉴别:痢疾大便为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有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治法:益气养阴。方剂名称:人参乌梅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太子参10g,乌梅15g,木瓜6g,山药10g,莲子10g,茯苓10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2题:

患儿刘某,女,2岁9个月。腹泻1天。患儿1天前因饮食不节出现呕吐,呕吐3次,呕吐物为未消化饮食,气味酸腐,外用丁桂儿脐贴无明显效果,随即出现腹泻,日行5~6次。现症见:大便稀溏,夹有未消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日行5~6次,脘腹胀满,腹痛,恶心呕吐,嗳气酸馊,口臭,纳差,夜眠不安,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滞。查体:T:37.1℃,P:60次/分,R:20次/分,BP:110/60mmHg。腹部胀满、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检查:大便常规:脂肪球,WBC(+),RBC(+)。请说出本病例的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诊断。


参考答案:中医诊断:泄泻(伤食证)。西医诊断:小儿腹泻。

第3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性,18个月。2013年12月10日初诊。患儿腹泻反复发作1月余,复发1日。患儿1月前因贪吃雪糕致腹泻,自服蒙脱石散剂后虽有好转,但时轻时重,反复不愈。1日前吃肉食少许后,腹泻发作,服黄连素无明显改善,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大便日行4~5次,色淡黄不臭,不思饮食,食后作泻。查体:T36.2℃,P106次/分,R35次/分,BP94/66mmHg。神清,面色偏黄,指纹淡红。腹胀喜按,心肺无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辅助检查:粪常规示食物残渣(++),脂肪球(++)。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痢疾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二者居于中焦,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运化转输。患儿以腹泻,大便稀溏,日泻4~5次为主要表现,故诊断为泄泻。腹泻月余,时轻时重,反复不愈,吃肉食少许后,腹泻即刻发作,此乃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之征;不思饮食,食后作泻,腹胀喜按,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红,皆属脾胃虚弱之候。西医诊断依据:小儿腹泻以便次频多为主要特点,典型表现可以伴有腹痛,血、粪常规可见异常。①患儿大便频次增多,大便色淡不臭,有腹痛。②粪常规示食物残渣(++),脂肪球(++)。西医鉴别诊断:痢疾:急性起病,便次频多,大便稀,有黏胨脓血,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中医证候诊断:脾胃虚弱证西医诊断:小儿腹泻中医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党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0g;甘草3g;薏苡仁15g;焦三仙各10g;砂仁5g(包煎后下);山药15g;桔梗5g;木香10g;煨葛根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调整饮食,避免接触生冷食物,减少脂肪和不易消化食物的摄入,少食多餐。

第4题:

患者女,4岁,因“腹泻2天”来诊。患儿2天前吃羊肉串后出现腹泻,日行5~6次,色黄,水样,秽臭,伴恶心呕吐。时有腹痛,大便稀黄,小便黄少,口渴欲饮。查体:体温38.6℃,脉搏120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85/6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醒,眼眶稍凹陷,面色偏黄,舌红,苔黄腻。腹稍胀气,左下腹轻压痛,肠鸣音活跃,余无阳性体征。血常规检: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0.7,淋巴细胞0.25。 提示便常规:白细胞7~8/Hp,少量红细胞。患者2天后仍有泄泻,日行5~6次,且肛门不能固约。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进行的检查有()

  • A、腹部CT
  • B、大便培养
  • C、大便病原学检测
  • D、X线钡剂造影
  • E、胃镜
  • F、结肠内镜

正确答案:B,C,D,E

第5题:

患儿,女,3岁。腹泻3天,病前饮食自倍。大便臭秽,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臭气较著,呕物酸馊,苔黄垢。首选方剂是( )

  • A、消乳丸
  • B、藿香正气散
  • C、保和丸
  • D、香砂六君子汤
  • E、香连丸

正确答案:C

第6题:

病例摘要:患者李某,女,58岁,2012年7月28日就诊。自诉腹痛腹泻2天。患者2天前吃麻辣火锅,当晚即作腹痛泄泻,自服黄连素片效果不佳,前来就诊。现症见:腹痛腹泻,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便色黄而臭,肛门灼热,大便日行7~8次,小便短赤,烦热口干渴。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痛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泄泻。中医证型诊断:湿热伤中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腹痛泄泻及饮食不节史为主症,辨病为泄泻,现症见腹痛腹泻,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便色黄而臭,肛门灼热,大便日行7~8次,小便短赤,烦热口干渴,辨证为湿热伤中证。湿热内蕴,气机壅滞,下迫大肠。中医病证鉴别:泄泻与痢疾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治法:清肠化湿止泻。方剂名称: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葛根15g,黄芩10g,黄连6g,甘草6g,木香10g,山药15g,白豆蔻(后下)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7题:

病例摘要: 王某,女性,18个月。2013年12月10日初诊。 患儿腹泻反复发作1月余,复发1日。患儿1月前因贪吃雪糕致腹泻,自服蒙脱石散剂后虽有好转,但时轻时重,反复不愈。1日前吃肉食少许后,腹泻发作,服黄连素无明显改善,遂去某院就诊。刻下症:大便日行4~5次,色淡黄不臭,不思饮食,食后作泻。 查体:T36.2℃,P106次/分,R35次/分,BP94/66mmHg。神清,面色偏黄,指纹淡红。腹胀喜按,心肺无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 辅助检查:粪常规示食物残渣(++),脂肪球(++)。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痢疾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二者居于中焦,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运化转输。患儿以腹泻,大便稀溏,日泻4~5次为主要表现,故诊断为泄泻。腹泻月余,时轻时重,反复不愈,吃肉食少许后,腹泻即刻发作,此乃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之征;不思饮食,食后作泻,腹胀喜按,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红,皆属脾胃虚弱之候。
西医诊断依据:
小儿腹泻以便次频多为主要特点,典型表现可以伴有腹痛,血、粪常规可见异常。
①患儿大便频次增多,大便色淡不臭,有腹痛。
②粪常规示食物残渣(++),脂肪球(++)。
西医鉴别诊断:
痢疾:急性起病,便次频多,大便稀,有黏胨脓血,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小儿泄泻
中医证候诊断:脾胃虚弱证
西医诊断:小儿腹泻
中医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党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0g;甘草3g;薏苡仁15g;焦三仙各10g;砂仁5g(包煎后下);山药15g;桔梗5g;木香10g;煨葛根10g
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调整饮食,避免接触生冷食物,减少脂肪和不易消化食物的摄入,少食多餐。

第8题:

病例摘要:戴某,男,34岁,公务员。患者7天前外地出差返家途中即感发热,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继而右胁肋部胀痛,身目发黄,时有呕吐。刻下症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发热,T38.2℃,乏力纳呆,口干口渴,口苦恶心,时有呕吐,大便秘结,2日一行。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阴黄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目黄、身黄、小便黄7天。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初起发热恶寒,恶心呕吐,逐渐出现身目俱黄,符合"黄疸"的发病特点及证候特征,故诊断为"黄疸";黄色鲜明如橘色,应属于"阳黄"范畴。湿热郁于中焦,影响肝胆疏泄,胆液不循常道,泛溢肌肤,形成黄疸,故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黄赤。湿热蕴于中焦,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湿热熏蒸,故见发热、乏力纳呆、口苦恶心、时有呕吐。湿热耗伤津液,则口干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湿热蕴于中焦、熏蒸肝胆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阳黄与阴黄的鉴别:阳黄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其黄色泽鲜明如橘,伴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阴黄由脾胃虚寒、寒湿内阻,或肝郁血瘀所致,其色虽黄,但色泽晦暗,伴脘腹痞闷、畏寒神疲、气短乏力,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诊断:中医疾病诊断:黄疸 中医证候诊断:阳黄(热重于湿)中医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方剂:茵陈蒿汤加味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9题:

患儿,女,6岁,因误服灭鼠毒饵后迅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次数多,呼吸急促。查体:意识模糊,两肺呼吸音粗,心率115次/分。肝功能:ALT116U/L,AST78U/L;肾功能:BUN7.9mmol/L,Cr230μmol/L( )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患者女,4岁,因“腹泻2天”来诊。患儿2天前吃羊肉串后出现腹泻,日行5~6次,色黄,水样,秽臭,伴恶心呕吐。时有腹痛,大便稀黄,小便黄少,口渴欲饮。查体:体温38.6℃,脉搏120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85/6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醒,眼眶稍凹陷,面色偏黄,舌红,苔黄腻。腹稍胀气,左下腹轻压痛,肠鸣音活跃,余无阳性体征。血常规检: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0.7,淋巴细胞0.25。 结合该病例,叙述正确的是()

    • A、泄泻与痢疾鉴别点为痢疾伴有里急后重
    • B、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看是否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等病史
    • C、小儿慢性泄泻的要素饮食是由氨基酸、葡萄糖、中链三酰甘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组合而成
    • D、泄泻患者均可应用灸法治疗
    • E、泄泻患者若伴有脱水,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 F、针刺治疗泄泻可选用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足三里、太冲

    正确答案:A,B,C,E,F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