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题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先后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进而又展开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 在此过程中,承担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的教师肩负着哪些职责?


答案:
解析:
(I)对学科教师的先期培训和定期培训;
(2)组织学科教师进行优秀课观摩和理论学习;
(3)进行信息资料、课件素材搜集,创建资源库,进行学科网站开发;
(4)辅助学科教师完成授课所需的技术性操作;
(5)对某一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系统教学设计的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结构。

第2题:

教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的形式有哪些7


答案:
解析:
教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问的互评;师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第3题:

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技术领域有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科目。信息技术课程除了具有基础性和通用性等通用技术的价值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价值:
(1)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实用性;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4)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的传意技巧;
(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第4题:

在能力提升工程中,明确提出建立科学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该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 A、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 B、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课程标准
  • C、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
  • D、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指南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小学课程改革是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教材改革之外,它还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包括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课程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材评价等)、课程管理等与教育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改革,因此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评判、确定学生对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而且也对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的调适、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通过评价反映课程改革的质量与效果,对课堂教学、教材编制等起到一定的诊断和矫正功能。
因此,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不可分,必须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要求,来构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操作要求。

第6题:

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答案:
解析:
(1)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是贯彻邓小平同志 “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2)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第7题:

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


答案:
解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描述: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应用的能力;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第8题:

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
解析:
(I)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使全国90%左右的中小学 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2)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3)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 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 信息化课程资源以及高效的学习工具。

第9题:

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的概念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何克抗教授认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它们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学习学习要素和学习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合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概念: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目标:
1、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教学质量、效率和效益。
2、培养教师和学生具备梁浩浩的信息素养。
3、培养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第10题: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第二,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