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的具体特点主要有哪些?

题目

农业生产的具体特点主要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农业生产的具体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土地在农业中处于特殊地位;
(2)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
(3)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特别明显,农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上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第2题:

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农业生产的波动性
(一)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
1.气候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
2.市场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
(二)突发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
1.农业生物因素的突变;
2.农业环境因素的突变;
3.农业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引起农业的波动;
4.社会的变化与农业经济政策的失误引起农业的波动
(三)趋势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
1.地球的温室效应;
2.酸雨;
3.臭氧层空洞
二、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一)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1.地球上自然气候条件有明显的地域性,导致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2.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域性,导致农业生产地域性;
3.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农业生产地域性
(二)农业生产的综合性
1.农业系统的基本结构决定其综合性;
2.大农业由农业生产等8个部门综合组成;
3.农业生产业由农、林、牧、渔业综合组成;
4.各农业行业由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综合组成;
5.农业技术体系的综合性
三、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四、农产品的特殊性

第3题:

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市场化导向、专业化手段、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抗风险能力强、推广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第4题:

农业生产具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与其他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地域性
含义:在空间的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的地域,生产的结构品种和数量都不同。成因 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形成明显的地域性要求;因地制宜。 季节性和周期性
含义:生产在时间分配上的特殊规律,即生产的一切活动都要按季节顺序进行,并有一定的变化周期。成因;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明显要求;因时制宜、抢季节、不违农时。

第5题:

教育管理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和具体的方法?定性研究和质化研究是一回事儿吗?


正确答案: (1)科学-实证主义范式:科学-实证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孔德的实证主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二阶段:以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更以科学为标榜。科学-实证主义方法的基本特征是:(1)客观事实性;(2)逻辑分析;3)技术控制。
(2)人文-理解主义范式:人文-理解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表现,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第一,教育活动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活动,具有主观性和价值性,而且教育活动因主观价值和客观条件不同而千差万别,难以重复,具有情景性和复杂性。第二,理解的研究范式反对实证主义研究把整体的教育现象加以肢解、分析,而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把教育现象中人的行为和事物同它们所处的各种关系结合起来加以考察,以解释教育行为背后所蕴藏的价值和意义。第三,理解的研究范式对教育研究中人种志、质的研究、叙事研究、田野研究、现象学方法等产生重大影响。理解的研究范式所关注的通常是学校内部微观环境中的问题,是教育情景中的特殊性,研究者本人常常作为研究的工具,发挥研究者“前见”在研究中的作用。第四,教育研究的主体不在于外显的教育行为和现象,而在于教育行为所蕴含的生命意义,重视被研究者的生活史和环境对它的影响,重视教育行为的个体性和情景性。第五,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只是要从客观量化的研究中来了解事实,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和解释这些事实背后的意义,以此作为批判、改进和超越不合理教育现象的基础。
(3)实践-建构主义范式:建构主义最早译作结构主义,最先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它是与客观主义相对而言的。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兴起的建构主义思潮试图从“新认识论”的视角对客观主义的认识论做出批判。客观主义认识论认为:知识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有关世界的知识是可靠的,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学获得现实映象。目前,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主要有三种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量化与质化的结合研究、复杂学视角的研究。
(4)教育管理研究的几种方法尝试:一是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对事物发展的过程以及结果所做出的性质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二是量化研究:所谓量化研究是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数量的分析。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很多,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预测研究、统计研究等,下面具体介绍这四类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预测研究;统计研究。三是质化研究: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化研究的主要特点有:第一,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第二,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第三,研究是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第四,使用归纳法。第五,重视研究关系。
定性研究和质化研究不是一回事。定性研究是对事物发展的过程及结果所作出的性质的分析和研究。质化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第6题:

教育研究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案:
解析:
(I)客观性;
(2)科学性;
(3)系统性;
(4)综合性;
(5)可检验性。

第7题:

人防工程主要有哪些具体作用?


正确答案: 战时隐藏人员和物资,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平时服务于经济建设,抗灾救灾。

第8题:

由于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与其他财产相比,农业保险具体特点( )A.自然性SXB

由于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与其他财产相比,农业保险具体特点( )

A.自然性

B.经济性

C.地域性

D.强制性


参考答案:C
2013版教材《保险基础知识》p209农业保险的特点包括:(一)地域性(二)季节性(三)连续性(四)政策性。故本题选择C。

第9题:

农业生产期间主要有哪些病害,应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一)主要病害有病虫草鼠等危害。
(二)应做如下防治。
1、花白苗病防治:当玉米苗4-5片叶有花白苗病时,及早用0.1-0.3%硫酸锌溶液喷洒1-2次,两次间隔4-5天。
2、粘虫病防治: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田间平均每株有一头粘虫时,及时用药防治,把幼虫消灭在3龄前。
3、玉米螟防治:应采用化学药剂、物理及生物措施综合防治。
(1)封垛:在玉米螟化蛹前对玉米和高粱秸、茬垛,每立方米用白僵菌75-100克和10倍的细土拌匀,喷粉封垛;或在玉米螟羽化盛期每立方米插2-3根用50%敌敌畏乳油浸泡的秸秆熏杀羽化成虫。
(2)田间成虫及卵的防治:用高压汞灯捕杀,在玉米产区村屯的开阔地(距房屋15米以上),每16公顷玉米田设置一盏高压汞灯,灯间距为150米。7月1-31日为开灯期,每天晚上8点开灯,次日早上4点闭灯。用赤眼蜂防治的,公顷放蜂量为22.5万头,当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往后推11天为第一次放蜂期,蜂量为10.5万头,第二次在第一次后5-7天放12万头,首先将蜂卡撕成小块,每公顷选15-30个点,将蜂卡固定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用秸杆签别好。
4、田间鼠害防治:当农田鼠密度超过5%时,选用0.005%溴敌隆毒饵或0.015-0.02%氯敌钠盐毒饵等慢性杀鼠剂及时进行防治。
5、草害防治:采用化学除草:化学除草剂应选择三证俱全,并通过多年生产试验、示范,表现安全可靠、除草效果明显的化学除草剂。玉米田以阔叶杂草为主要群落而以连作的地块,可用38%阿特拉津胶悬剂,每公顷用量5.0-7.5公斤兑水400-600公斤进行土壤喷雾。单双子叶杂草混生或轮作的地块,每公顷38%阿特拉津胶悬剂3公斤混50%乙草胺乳油2.5-3.0公斤兑水400-600公斤进行土壤喷雾。干旱年份或干旱地区,土壤处理效果差,每公顷用4%玉农乐悬浮剂1.0-1.5升或38%阿特拉津胶悬剂3.75-4.5升兑水400-600公斤在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在较干旱时使用高剂量,反之使用低剂量,苗带施药按施药面积酌情减量。施药要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第10题:

有机肥料有哪些特点?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特点:
1,数量大、来源广、经济易得;
2、养分齐全、养分含量低;
3、含丰富有机质;
4、施用污染少
作用:1、供给植物养分和活性物质;
2、提高土壤肥力;
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4、提高产品品质;
5、减轻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