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天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物象、人物、意境)(解析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

清溪行①

清溪以水清而闻名。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清”的这一特点?请在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一]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参考答案二]颈联运用比喻手法,把清溪比作“明镜”,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飞过,岸上景物倒映在清溪清澈的水面上,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写出了清溪水的清澈无比。


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正确答案:A


(2)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正确答案: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咏史》八首出自诗人()表达了对门阀社会压制人才之不公的对抗和批判。


参考答案:左思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①。
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③,百年多病独登台④。
艰难苦恨繁霜鬓⑤,潦倒新停浊酒杯⑥。

对这首诗各联的理解,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用六个词组组成几幅画面,渲染出秋江景物的特点,定下全诗基调。
B.颔联写落叶萧萧,江流滚滚,流露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C.颈联写诗人目睹这苍凉悲阔的秋景,想到了自己飘零异乡、老病孤愁的悲凉处境。
D.尾联写诗人平生“艰难”“潦倒”,因病断酒,悲愁更甚,末句使诗的主旨得到深化。

答案:D
解析:


第21天 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物象、人物、意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效孟郊体(其一)谢翱闲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忽忽如有人,起视不见处。牵牛秋正中,海白夜疑曙。野风吹空巢,波涛在孤树。注谢翱。南宋遗臣,景炎元年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建都督府。谢翱倾家募乡兵役效,任咨议参军,文天祥殉国后流浪浙江。牵牛:星名,俗称牛即星。南宋遗民惯用“秋风吹巢薄”喻指国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不着一字表现了秋夜月光的明亮、皎沽。B诗人心意烦乱,夜不成寐,步于空旷庭院,疑心有人,却又百寻不见。C“海白夜疑曙”,其实天并没有发亮,只是海色生白,令诗人有了错觉。D尾联的景物描写暗喻亡国之状,隐含着诗人对元兵扫荡南宋的痛恨之情。2诗的首联写到庭院、柏影、荇藻,对表达诗歌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B2首联描绘了月光皎洁、庭院冷寂、柏影交横的秋夜之景,渲染了冷清、孤寂的氛围。奠定了诗中悲凉的抒情基调,表达了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和哀伤。【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却又百寻不见”不正确。“忽忽如有人,起视不见处”意为:我心神恍惚不定,似乎看到有人,抬头一看又不见人处何地。“百寻不见”对诗意理解不正确。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闲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闲庭”,空庭;“荇、藻”,两种水草。这两句写月光如水,照着柏树,而柏影映在路上,如有荇藻浮在水中。渲染了冷清、孤寂的氛围,奠定抒情基调。颔联以鸟去巢空,但余孤树,暗喻南宋灭亡,帝后被掳北去。人民流离失所。根据注释内容分析,首联写景渲染气氛,表现出诗人的哀伤、孤独。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太常引送商参政西行杨果一杯聊为送征鞍。落叶满长安。谁料一儒冠,直推上,淮阴将坛。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且放酒肠宽,道蜀道,而今更难。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杯”句直陈其事,写与朋友举杯相别,表现出二人深厚真挚的情感。B“落叶”点明了送行是在秋季,这句体现出萧瑟的氛围,表现了离别之情。C“谁料”句,“谁料”有调侃意味,表现作者对朋友的赞美和自己淡淡的失落。D“直推”两句,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祝贺之情以及对朋友建功立业的期望。4“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三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答案】3C4这三句词描绘出一幅深秋萧瑟的万里送别图。西风萧瑟,旗帜在风中飘舞;夕阳西下,斜晖照射野草和树木;空中的大雁,朝着天际飞去。词人借景抒情,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淡淡的失落”错误。“谁料”指的是谁也没想到,“儒冠”指的是儒生戴的帽子,代指朋友,本句表达出乎作者的意料,让作者很吃惊,表现的主要是词人对朋友的一种赞美和戏谑,表现二人的关系密切。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注重把握词句描写的具体景物,分析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这三句,描写了“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这些景物中,“西风”展现了季节特征;“旌旄”是离别的特殊景物;“斜阳”“草树”“雁影”是离别时的环境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悲凉的氛围,描绘了一幅深秋萧瑟的万里送别图,词人借景抒情,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故人寄茶李德裕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其余不敢费,留伴读书行。注作者一说曹邺。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扣题,“缄题”扣“寄”,“剑外”“玉京”暗寓千里寄茶情意深厚。B作者将茶碾碎烹煎,已至半夜还邀请僧人前来品饮,足见其爱茶之深。C绿色茶汤悦人眼目,香气四溢,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D作者不愿耗用余茶,要留下在读书时饮用,表现了对茶和友情的珍视。6“微月”“泉声”“竹”三个意象对写饮茶一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5C6“微月”点明开茶的时间,渲染了清幽的气氛;“泉声”以动衬静,突出了碾茶时环境的清静;“竹”写出了饮茶之处的雅致。三个意象展现了烹茶饮茶的美好环境,从侧面烘托出饮茶的清雅脱俗之趣。【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C.曲解诗意。“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不当。“香泛乳花轻”是说茶汤表面泛起如花般的茶沫,茶沫轻盈,茶香四溢。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意象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颔联“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意思是“打开的时候月牙初上,碾茶声听起来似乱泉跃动”,可见这里的“微月”暗示打开茶叶包装的时间,与“乱泉”对应,动静结合以声反衬环境的静谧清幽,这样的环境氛围下是很适合品茶慢享自在闲适的怡然时光的。颈联“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大意是“不忍独享,夜半时分邀得僧友在稀疏竹影下共品赏”,其中的“竹”不仅是客观实写的物象,更象征比喻诗人有朋友高洁的情操。作者这首诗词不仅反映了唐代的茶文化,更突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与怀念,对友情的珍视。作者由于朋友寄的“九华英”珍贵无比,邀僧人一同品茶、赏月吟诗。诗句意境高雅清新,透射作者好茶,惜故,乐众的高雅情操。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寄宿田家(节选)高适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家老翁忘却自己的年岁,看到山色转青才知又过一年,飘然有隐者之风。B田家老翁在自己门前种柳成巷,引泉入池,营造了居处清幽脱俗的环境。C田家老翁的日常生活充实而意趣盎然,以耕地扫屋为事,以饮酒吟诗为乐。D本诗语言朴素淡雅,多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人物与景物的传神韵味。8诗人笔下的田家老翁与一般的农人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简析。【答案】7C8说道“平生隐在兹”,说明田家老翁具有隐逸情怀,与一般耕田为生的农人不同;情趣高雅,在门前栽柳引池,营造清幽环境,既符合其隐逸身份,又表现其审美情趣的高雅;文采斐然,田家老翁闲来无事,兴之所至,便会吟诵诗歌,可见其具有一定的文学造诣。【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以饮酒吟诗为乐”概括有误。诗中说的是“客来满酌清尊酒”,饮酒是在客人到访之时,并非日常行为。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型属于“比较鉴赏型”,要看清比较点,才能有的放矢。首先要明确“一般的农人”是怎样的形象,功夫在诗外,需要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其次,要明确诗中的田家老翁有哪些形象特征。最后,两者比较,只谈“不同”。“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田家老翁住在东面山坡,说自己一辈子隐居在这里。说明田家老翁具有隐逸情怀。“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门前所种柳树已高同深巷,山间清泉流响进入池塘。在门前栽柳引池,符合其隐逸身份,表现其高雅的审美情趣。“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有客远来就用美酒招待,兴致浓厚常常吟诵先人的诗。文采斐然,田家老翁还会吟诵诗歌,可见老翁有一定的文学造诣。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邵陵作张谓尝闻虞帝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已道一朝辞北阙,何须五月更南巡。昔时文武皆销铄,今日精灵常寂寞。斑竹年来笋自生,白蘋春尽花空落。遥望零陵见旧丘,苍梧云起至今愁。惟馀帝子千行泪,添作潇湘万里流。注斑竹:传说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追寻舜帝,到君山后,闻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泪成血,落在竹子上形成斑点,故名“斑竹”,又名“泪竹”或“湘妃竹”。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步骤一)此诗描绘了 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 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正确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


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描述了“一人独钓”的画面,请问是唐代哪位诗人哪首诗曾经表现过的?


正确答案: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曾经表现过的。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一首()词。

  • A、表达对亡国的痛心
  • B、表达对庭院生活不满
  • C、表达对丈夫思念
  • D、表达青春易逝的感伤

正确答案:C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体现诗人惊喜的最高峰是()

  • A、首联
  • B、颔联
  • C、颈联
  • D、尾联

正确答案:B

更多 “第21天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物象、人物、意境)(解析版)” 相关考题
考题 唐代诗人元稹的哪首田园诗明确反映了繁重的军事开支对农民的压榨?正确答案:唐代诗人元稹的《田家词》明确反映了繁重的军事开支对农民的压榨。

考题 填空题()、狐死必首丘”是屈原《哀郢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正确答案:鸟飞反故乡兮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填空题()是诗人王维早期的一首咏史诗诗中赞颂了侯赢慷慨任侠之举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对建功立业的热望。正确答案:《夷门歌》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使至塞上》被认为有句无篇,但仍有一联恰到好处的描述了大漠的景色,请问是这首诗歌的哪一联?()A 首联B 颔联C 颈联D 尾联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夔州的暮景,寓情于景,通过一派凄凉景象,写出了身世飘零之感B、颔联用张骞典故,说张骞还能有归期,而自己却只能孤舟长系,有家难回C、尾联写月升中天,照应了首联的黄昏日落,委婉含蓄中蕴含了无限的情思D、尾联以景结情,写月映芦荻花,表现了诗人从伤感到欣然愉悦的情感变化正确答案:D

考题 填空题()是诗人()早期的一首咏史诗,诗中赞颂了侯嬴慷慨任侠之举,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对建功立业的热望。正确答案:《夷门歌》,王维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是诗人()早期的一首咏史诗,诗中赞颂了侯嬴慷慨任侠之举,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对建功立业的热望。正确答案:《夷门歌》;王维

考题 单选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体现诗人惊喜的最高峰是()A 首联B 颔联C 颈联D 尾联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夔州的暮景,寓情于景,通过一派凄凉景象,写出了身世飘零之感B 颔联用张骞典故,说张骞还能有归期,而自己却只能孤舟长系,有家难回C 尾联写月升中天,照应了首联的黄昏日落,委婉含蓄中蕴含了无限的情思D 尾联以景结情,写月映芦荻花,表现了诗人从伤感到欣然愉悦的情感变化正确答案:A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一首()词。A 表达对亡国的痛心B 表达对庭院生活不满C 表达对丈夫思念D 表达青春易逝的感伤正确答案:B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