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题目
简答“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参考答案和解析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主要有:
(1)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
(2)设立京师大学堂。
(3)筹办高等、中等、初等各级学堂和各种专门学堂。
(4)派人出国游学。
(5)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和其他书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之一。()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度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下诏"着 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 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这里所说的"四书”文,即八股文。7月23日,光绪帝下诏催立经济 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百日维新失败后,虽然 恢复了八股考试,罢经济特科,但人们开始向往 富有朝气的新式教育。

第3题: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重点是是什么?(简答题)


参考答案: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4题:

清末百日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维新派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实践主要有五个方面: (1)兴办学堂。维新性质的学堂包括两类:一类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如康有为在广州设立的万木草堂等。另一类是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的学堂,如北洋西学学堂、南洋公学等。 (2)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为了宣传维新思想,维新派还创办了各种学会,如北京强学会、上海强学会等,并发行了各种报刊,如《万国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等。 (3)创办京师大学堂。由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京师大学堂章程,创办京师大学堂,不仅要管理自身,还要成为各省学堂的表率,而且还掌握统辖各省学堂的大权。 (4)改革科举制度。光绪皇帝下诏废除八股,此后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学问,客观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不久,光绪皇帝再次下诏催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 (5)书院改学堂。光绪帝又令各省及地方官将各省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

第5题:

下列关于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按照中体西用的原则设立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取士制度,结束了科举考试
C.普遍设立新式学堂
D.派人出国游学

答案:B
解析:

第6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是
A.废除八股考试 B. 颁布近代学制
C.设立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答案:B
解析:

第7题:

在1898年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中,清政府明确 了废除科举制度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


答案:错
解析:
这一表述是错误的。 在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曾下诏宣布从下一 科开始,一切科举考试都不再使用“八股文",改 试策论,并催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但 是,对于废除科举制度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在 百曰维新的教育改革中并未明确,而是等到清末 新政,即在1904年,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拟定的 《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奏呈并获得照准时, 才予以明确的。所以说,上述题干的表述是错 误的。 【

第8题:

简述“百日维新”教育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参考答案:内容:(1)废八股,变科举(2)广兴学堂(3)建立译书局,编译局(4)派人出国
游学意义:这次维新变法和教育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为人民思想进一步解放开创了先例。经过这次斗争,封建伦理纲常开始发生动摇,“民权“思想深入人心,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维新人士的“维新觉世之功”在我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是应该肯定的。

第9题: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⑴创办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运动中,在光绪皇帝的严令督促和梁启超等人的提议下,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吏部尚书孙家鼐为官学大臣,管理京师大学堂。民国初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在百日维新之时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办学宗旨依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京师大学堂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规定,为中国近代新学制的制订提供摹本,是我国学制史上的新起点。在中国教育行政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过渡性的作用。⑵书院改办学堂 1898 年,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中明确宣示:从今以后,王公大臣、土子以及庶民百姓,都要兼习中、西学。随后,光绪帝又令各省及地方官将各省、府、厅、州、县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堂,郡城之书院为中学堂,州县之书院为小学堂,地方自行捐资办理社学、义学等也要一律中、西学兼习。凡民间祠庙不在祀典者,也一律改为学堂,并鼓励绅民捐资兴学。⑶改革科举制度1898 年 6 月 23 日,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此后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学问,客观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不久,光绪帝再次下诏催立经济特科,议设法律、财政、外交等专门之课科,以选拔维新人才。并宣布以后的取土以“实学实政”为主,不以楷法优劣为取舍标准,科举考试和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虽然百日维新失败后恢复了八股取士,罢经济特科,但经此改革之后,人们开始向往富有生机的新式教育,科举应试人数锐减

第10题:

简答彼得一世的文化教育改革
彼得一世的文化教育改革内容主要有:彼得一世的文化教育改革内容主要有:
(1)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政策,主要包括简化俄文字母,出版书籍、刊物,奖励翻译西欧科学著作。(2)开办普通学校,并强制贵族子弟学习文化。
(3)设立专门学校,开办了数学与航海学校,炮兵和工兵学校。
(4)创建科学院,培养本国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