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监测点总监测数据为60个,其中超标监测数据20个,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10个,未检出的点位数为10个,则超标率是()。

题目
某监测点总监测数据为60个,其中超标监测数据20个,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10个,未检出的点位数为10个,则超标率是()。

A:40.0%
B:66.7%
C:33.3%
D:50.0%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不参加统计计算,未检出的点位数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则超标率=20/(60-10)*100%=4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共测得NO2小时平均浓度56个,6个无效,未检出3个,超标8个,则小时平均浓度的超标率为( )。

A.0.11
B.0.12
C.0.143
D.0.16

答案:D
解析:
参加统计计算的监测数据必须是符合要求的监测数据。对于个别极值,应分析出现的原因,判断其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不参加统计计算,未检出的点位数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中。本题中,无效数据不作为统计数据,未检出数据计入总监测数据中,所以超标率为8/(56-6)=16%。

第2题:

某监测点COD标准指数为2.3,表示该点位COD()。

A:超标2.3倍
B:超标1.3倍
C:超标0.3倍
D:未超标

答案:B
解析:
水质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单因子指数评价是将每个水质因子单独进行评价,利用统计及模式计算得出各水质因子的达标率或超标率、超标倍数、水质指数等项结果。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1时,表明该水质因子在评价水体中的浓度符合水域功能及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标准指数计算公式为:Si,j=ci,j/cs,i。式中,Si,j表示标准指数;ci,j表示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cs,j表示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故监测点COD标准指数为2.3,表示该点位COD超标1.3倍。

第3题:

下列与监测有关的内容中,属于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数据有效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

A 监测时间
B 监测点位数量
C 监测方法
D 监测期间的气象条件

答案:A,B,C
解析:

第4题:

某监测点全年SO2质量监测数据200个,其中有30个超标,5个未检出,5个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SO2全年超标率为().
A.15.0% B.15.4%
C.15.8% D.17.0%


答案:B
解析:

第5题:

(2013年)某监测点的COD标准指数为2.3,表示该点位COD( )。

A.超标2.3倍
B.超标1.3倍
C.超标0.3倍
D.未超标

答案:B
解析:
2.3-1=1.3。

第6题:

某采样监测点全年NO2质量监测数据200个,其中有30个超标,5个未检出,5个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则NO2全年超标率为()。

A:14.6%
B:15%
C:15.4%
D:15.8%

答案:C
解析:
超标率按如下公式计算:超标率=超标数据个数/总监测数据个数*100%=30/(200-5)*100%=15.4%,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数据不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未检出点位数计入总监测数据个数中。

第7题:

(2015年)某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共测得NO 2小时平均浓度56个,6个无效,未检出3个,超标8个,则小时平均浓度的超标率为( )。

A.11%
B.12%
C.14.3%
D.16%

答案:D
解析:
无效是指监测不符合数据有效性规定,无效数据不纳入统计范围;未检出是指浓度小于仪器可以测量出的阈值,即非常小,从而达标。本题中超标率为8/(56-6)=0.16。

第8题:

某大气环境监测点总监测数据50个,其中,超标数据有15个,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数据有8个,未检出点数的数据为5个,则超标率为()。

A:40.5%
B:35.7%
C:33.3%
D:30%

答案:B
解析:
超标率=(超标数据个数/总监测数据个数)*100%,其中总监测数据个数包括未检出点数的数据,但不包括不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数据。所以答案为15/(50-8)=35.7%。

第9题:

一条河流的某监测点的COD标准指数为2.3,表示该点位COD()。

A:超标2.3倍
B:超标1.3倍
C:超标0.3倍
D:未超标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2016年)炼钢项目环境空气某现状监测点共测得一氧化碳(CO)小时平均浓度数据28个,其中无效数据4个,超标数据12个,则一氧化碳(CO)小时平均浓度的超标率是( )。

A.42.5%
B.46.2%
C.50.0%
D.54.5%

答案:C
解析:
12/(28-4)=0.5。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