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0岁。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9×10/L,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7.8×10/L,血小板15×10/L,该患者目前最大的危险是

题目
患者女性,30岁。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9×10/L,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7.8×10/L,血小板15×10/L,该患者目前最大的危险是

A.贫血
B.便血
C.牙龈出血
D.继发感染
E.颅内出血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E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性,30岁,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血常规显示:红细胞 3.9×1012/1。,血红蛋白lOOg/L,白细胞7.8×109//1。,血小板15×109/L,该患者目前最大的危险是()

A.贫血

B.继发感染

C.颅内出血

D.便血

E.牙龈出血


参考答案: C
该病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可发生全身皮肤、黏膜出血,鼻、齿龈、口腔黏膜及眼结膜出血等。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可有内脏出血,如发生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该患者目前贫血程度较轻,白细胞正常,血小板15×109/ 1.,故最大的危险是颅内出血。

第2题:

患者,女,30岁,诊断他发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8×109/L,血小板15×109/L,该患者最大的危险是

A.贫血

B.继发感染

C.颅内出血

D.心衰

E.牙龈出血


正确答案:C

第3题:

患者,女性,30岁,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6×10 12/L,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8 X 1 09/L,血小板l 5×109/L,该患者最大的危险是

A.贫血

B.继发感染

C.颅内出血

D.心衰

E.牙龈出血


正确答案:C
血常规正常值: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9/L;女性110~150g/L;新生儿l70—200g/L。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X1012/L。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11.0—12.0)X109/L。血,J、板:(100—300)×109/L。该患者血小板15X109/L,显著低于正常值,凝血机能会发生障碍,严重的会导致颅内出血。

第4题:

患者女性,30岁。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8×109/L,血小板15×109/L,该患者最大的危险是

A、继发感染
B、颅内出血
C、心衰
D、牙龈出血
E、贫血

答案:B
解析:
血常规正常值:
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血小板:(100~300)×109/L该患者血小板15×109/L,显著低于正常值,凝血机能会发生障碍,严重的会导致颅内出血。

第5题:

患者,男.35岁。反复鼻衄,皮肤黏膜出血。检查:肝、脾不大,血常规: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2.6×10 /L,白细胞5.0×10/L,血小板12×10/L,骨髓象显示增生活跃,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其诊断是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过敏性紫癜
E.脾功能亢进

答案:A
解析:
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排除B、C、E。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病前1~3周有全身不适、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患者无任何过敏征象,排除D。骨髓象示:增生活跃、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符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表现。故本题选A。

第6题:

患者,女性,30岁,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6 X 1012/L,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8×109/L,血小板15×109/L,该患者最大的危险是

A.贫血

B.继发感染

C.颅内出血

D.心衰

E.牙龈出血


正确答案:C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15×10911,有严重的出血倾向,颅内出血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多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意识障碍、抽搐、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

第7题:

某男,40岁。血常规结果显示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8×109/L,血小板15×109/L。目前该病人最大的危险是( )

A.贫血

B.继发感染

C.颅内出血

D.贫血性心衰

E.牙龈出血


正确答案:C

第8题:

一再障病人,血常规结果显示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8×109/L,血小板80×109/L。目前该病人最大的危险是

A.贫血

B.继发感染

C.颅内出血

D.贫血性心衰

E.牙龈出血


正确答案:A

第9题:

患者,男,15岁。反复呕吐,黑便,皮肤黏膜出血6天。检查:肝、脾无肿大,血常规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2.6×10/L,白细胞5.0×10/L,血小板43.0×10/L,骨髓象示增生活跃,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其诊断是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过敏性紫癜
E.脾功能亢进

答案:A
解析:
考点: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①血小板过量破坏:因急性型多发生在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故认为血小板破坏是由病毒抗原吸附在血小板表面,继之与抗体结合,或者是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结合。慢性型发病前常无前驱感染病史,其发病可能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自身抗体,这些抗血小板抗体作用于血小板抗原引起免疫性破坏。脾脏是这些被抗体被覆的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其次是在肝脏将其破坏。②抗血小板抗体:有两种形式存在,其一是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G(PA1gG),另一种形式是结合于血小板的免疫球蛋白C(PB1gG)。PAIgG与血小板膜的抗原部位结合后,加速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系内被吞噬破坏。
2.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急性型发病时血小板计数可明显减少,常低于20×10/L。慢性血小板计数一般在(30~80)×10/L,计数在50×10/L以上时可无症状,<10×10/L可有广泛或自发性出血。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血小板功能异常。②骨髓:急性型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多,体积小,无血小板形成。慢性型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以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体积正常,血小板形成减少。③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增高。
3.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破坏,提高血小板数。①肾上腺皮质激素;②脾脏切除;③免疫抑制:适用于激素治疗或脾切除后仍疗效差或无效者,以及用激素有禁忌证,又不适宜做脾切除者;④输血及血小板悬液;⑤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法。

第10题:

某人牙龈及全身皮肤出血而就医。化验: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3.2×10/L,白细胞3.0×10/L;血小板20×10/L;骨髓检查:增生不良。应考虑

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脾功能亢进

答案:A
解析:
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的一类贫血,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该患者骨髓增生不良,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均低于正常,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点。另外,患者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症状,贫血程度较轻;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者贫血多为主要表现,感染及出血均较轻。故应首先考虑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