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180m,基本自振周期为4.5s,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假定,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时,抗震性能目标为C级,下列关于该结构设计的叙述,其中何项相对准确?

题目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180m,基本自振周期为4.5s,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假定,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时,抗震性能目标为C级,下列关于该结构设计的叙述,其中何项相对准确?

A.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允许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计算剪力墙的组合内力,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受剪承载力应满足屈服承载力设计要求
B.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允许部分竖向构件及大部分耗能构件屈服,但竖向构件的受剪截面应满足截面限制条件
C.结构在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为1/1000,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为1/120
D.结构弹塑性分析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弹塑性时程分析宜采用双向或三向地震输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柱距均为8.4m。由于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且有错层,设计时拟设置防震缝,并在缝两侧设置抗撞墙,如下图所示。已知:该房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A栋房屋高度为21m,B栋房屋高度为27m。

试问,该防震缝的宽度δ(mm)至少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A.110 B.140 C.150 D.180


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第6.1.4条第1款,应按21m高的A栋框架结构确定防震缝的宽度,故有:
δ=100+20 ×(21-15)/3 = 140(mm),故选B。

第2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该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60%,设计计算分析时框架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

A. 二级,一级
B. 二级,二级
C. 三级,二级
D. 三级,三级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3-3条,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根据《高规》第3.9.3条表3.9.3,可知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框架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等级。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认真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字;
  ②根据《高规》第8.1.3-3条和表3.9.3,确定框架的等级为二级。

第3题:

拟在天津市河西区建造一座7层的住宅楼,房屋高度22m,平面和立面均规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为了保证户内的使用效果,其框架柱全部采用异形柱。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26%。

试问,异形柱框架应按下列何项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附录A.0.1,天津河西区为7度(0.15g)抗震设防,房屋高度22m

第4题: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假定,该建筑位于山坡上,如题27图所示。试问,该结构顶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1
B.4.1
C.3.3
D.2.5

答案:B
解析:

第5题:

某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为64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92%。下列关于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的确定何项正确?
A 框架三级、剪力墙三级
B 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
C 框架三级、剪力墙二级
D 框架二级、剪力墙三级


答案:D
解析:
解答:根据《高规》8.1.3-1,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中的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
根据《高规》表3.9.3,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故选(D)。

第6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柱距均为8.4m。由于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且有错层,设计时拟设置防震缝,并在缝两侧设置抗撞墙,如下图所示。已知:该房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A栋房屋高度为21m,B栋房屋高度为27m。


A.1.7 B.2.2 C.2.6 D.2.8


答案:D
解析:
解答: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式(6. 2.9-3),对应的截面组合剪力计算值:


第7题:

某钢结构住宅,采用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体系,房屋高度为23.4m,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采用Q235钢。
19.假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试问,该钢结构住宅的抗震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D
解析:
该钢结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当房屋高度小于5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8.1.3条和表8.1.3(见题19表)规定,确定该钢结构住宅的抗震等级为四级。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

第8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56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筑场地类别为Ⅳ类,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且小于80%。试问,设计计算分析时框架的抗震等级宜为下列何项?(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3条第3款规定,当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作用较大,框架部分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进行设计,结构适用高度应有所降低。故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选取。
根据第3.9.2、3.9.7条及条文解释,Ⅲ、Ⅳ场地属于对结构抗震不利地段,对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15g的丙类建筑,故内力计算时的抗震等级不提高,仅提高抗震构造措施。
计算分析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高度小于60m的7度设防条件下的框架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查表3.9.3可得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第9题:

某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为64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92%。下列关于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的确定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


A. 框架三级、剪力墙三级
B. 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
C. 框架三级、剪力墙二级
D. 框架二级、剪力墙三级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3条第1款规定,本结构应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且其中的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根据表3.9.3可知,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第10题:

某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尺寸9mx9m,各层层高均为4.5m,位于8度(0.3g)抗震设防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已知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8000kN。假设,该五层房屋采用现浇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采用的计算参数及抗震等级如下所示Ⅰ.多遇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的阻尼比为0.05;Ⅱ.罕遇地震作用计算时,特征周期为0.55s;:Ⅲ. 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试问,针对上述参数取值及抗震等级的选择是否正确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Ⅰ、Ⅱ正确,Ⅲ错误(B)Ⅱ、Ⅲ正确,Ⅰ错误(C)Ⅰ、Ⅲ正确,Ⅱ错误 (D)Ⅰ、Ⅱ、Ⅲ均错误


答案:D
解析:
(D)解答:I.错误,根据《混规》第11. 8. 3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自身的阻尼比可采用0.03;II. 错误,根据《抗规》表5.1.4-2,特征周期为0.553+0.058=0.68;Ⅲ.错误,根据《抗规》第3.3.3条,IE类场地,设防烈度8度(0.3g),宜按9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措施中的内力并不要求调整。对照《抗规》表 6.1.2,框架应按一级采取构造措施,按二级的要求进行内力调整。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