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5岁。间断腹泻,脓血便4年,再发1个月。口服抗生素无缓解。结肠镜检示:直肠和乙状结肠弥漫充血水肿,粘膜粗颗粒样改变,质地脆,易出血。其粘膜活检可能的病理发现是

题目
男,35岁。间断腹泻,脓血便4年,再发1个月。口服抗生素无缓解。结肠镜检示:直肠和乙状结肠弥漫充血水肿,粘膜粗颗粒样改变,质地脆,易出血。其粘膜活检可能的病理发现是
A.非干酪性肉芽肿
B.可见阿米巴滋养体
C.抗酸染色阳性
D.隐窝脓肿
E.干酪性肉芽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36岁。半年来反复出现脓血便,抗生素系统治疗无效。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不平、质脆,血管纹理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肠癌

B、溃疡性结肠炎

C、细菌性痢疾

D、克罗恩病

E、肠结核


参考答案:B

第2题:

某男,35岁。间断腹泻,脓血便4年,再发1个月。口服抗生素无缓解。结肠镜检示:直肠和乙状结肠弥漫充血水肿,黏膜粗颗粒样改变,质地脆,易出血。其黏膜活检可能的病理发现是 ( )

A.非干酪性肉芽肿

B.可见阿米巴滋养体

C.抗酸染色阳性

D.隐窝脓肿

E.干酪性肉芽肿


正确答案:D
该患者脓血便4年,结合其结肠镜最可能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常有黏膜隐窝脓肿和溃疡形成。

第3题:

乙状结肠镜检见结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浅溃疡( )


正确答案:A

第4题:

男性,36岁。1年来反复出现脓血便,系统抗生素治疗无效。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不平,质脆,血管纹理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肠癌

B.溃疡性结肠炎

C.细菌性痢疾

D.克罗恩病

E.肠结核


正确答案:B
该青年男性患者反复出现脓血便1年,抗生素系统治疗无效,不支持细菌性痢疾,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这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部位,结肠镜检查虽未见溃疡,但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消失仍然支持溃疡性结肠炎,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溃疡性结肠炎。

第5题:

某患者,女,38岁,慢性腹泻3年,大便每天2~4次,常带少量黏液,反复粪便致病菌培养阴性,结肠镜检查见为直肠、降结肠和横结肠充血、水肿,黏膜粗颗粒样改变,质地脆,易出血,有少数散在浅溃疡。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A.泼尼松口服

B.诺氟沙星口服

C.甲硝唑保留灌肠

D.氢化可的松保留灌肠

E.美沙拉嗪(5-氨基水杨酸)口服


正确答案:E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包括:①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和营养,对腹泻的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诺氟沙星、甲硝唑);②药物治疗:美沙拉嗪是本病的常用药物,故选E。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口服、氢化可的松保留灌肠)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疗效不佳的患者。

第6题:

男,26岁。间断腹泻6个月,大便3-4次/日,带黏液及脓血,无发热及体重下降。结肠镜示乙状结肠以下弥漫充血水肿,黏膜颗粒样改变,质脆易出血。病理可见隐窝脓肿。曾连续口服环丙沙星3周,无效。该患者最适宜的治疗是()

A发热

B黏液脓血便

C腹痛

D体重下降

E大便次数增多


参考答案:B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黏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一便意一排便一缓解的特点。

第7题:

男性,35岁。间断腹泻,脓血便4年,再发1个月。口服抗生素无缓解。结肠镜检示:直肠和乙状结肠弥漫充血水肿,黏膜粗颗粒样改变,质地脆,易出血。活动期黏膜活检可能的病理发现是

A.非干酪性肉芽肿

B.可见阿米巴滋养体

C.抗酸染色阳性

D.隐窝脓肿

E.干酪性肉芽肿


正确答案:D
患者间断腹泻,脓血便4年,结肠镜检示:直肠和乙状结肠弥漫充血水肿,黏膜粗颗粒样改变,质地脆,易出血。初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黏膜活检可发现隐窝脓肿。

第8题:

患者男,26岁。间断腹泻6个月,大便3~4次/日,带黏液及脓血,无发热及体重下降。结肠镜示乙状结肠以下弥漫充血水肿,黏膜颗粒样改变,质脆易出血,病理可见隐窝脓肿,曾连续口服环丙沙星3周,无效。该患者最适宜的治疗是

A、口服柳氮磺吡啶

B、禁食及静脉高营养

C、静脉用头孢菌素

D、口服蒙脱石散

E、静脉用甲泼尼龙


参考答案:A

第9题:

男性,26岁。间断腹泻6个月,大便3~4次/日,带黏液及脓血,无发热及体重下降。结肠镜示乙状结肠以下弥漫充血水肿,黏膜颗粒样改变,质脆易出血。病理可见隐窝脓肿。曾连续口服环丙沙星3周,无效。该患者最适宜的治疗是

A.静脉用头孢菌素

B.静脉用甲泼尼龙

C.禁食及静脉高营养

D.口服蒙脱石散

E.口服柳氮磺吡啶


正确答案:E
溃疡性结肠炎三大临床表现: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内镜下所见特征性病变有:①黏膜下有多发性的浅溃疡,附有脓血性分泌物,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②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可附有脓血性分泌物。③假息肉(炎性息肉)的形成。结肠镜下黏膜组织学见炎症性反应,可有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吡啶(SASP)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

第10题:

男,36岁,1年来反复出现脓血便,抗生素系统治疗无效。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不平、质脆,血管纹理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肠癌

B.溃疡性结肠炎

C.细菌性痢疾

D.克罗恩病

E.肠结核


正确答案:B
知识点:溃肠性结疡炎。溃疡性结肠炎镜下观可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