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题目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上午 天津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内容:




3.基本要求:
(1)10分钟试讲;
(2)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3)要有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如何做好课堂提问?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丰富的生活场景;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漂亮的礼品盒。
提出问题:
(1)前面我们看到的主要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2)单独出示一个漂亮的礼品盒(出示图: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想做一个这样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
引出课题。
(二)新知探索
1.表面积的概念
提问:如果把手中的长方体纸盒、正方体纸盒展开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操作,得出如下图: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在展开图中标出原来长方体、正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并观察。
提问: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预设:长方体的上下面积、前后面积、左右的面相等。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等。
教师给出表面积的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表面积公式
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引导学生表示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2:一个正方体墨水盒,棱长为6.5cm。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自己去探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微波炉的包装,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计算长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结: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练习
做一做题目:
要做这样一个衣柜的布罩,至少需要用布多少平方米?



(四)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
例2: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6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能够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参与活动之中探索本质,锻炼分析、归纳、概括、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过程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如何做好课堂提问?
【参考答案】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非常重要的手段。要想做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深钻教材是有效提问的前提。教师只有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目标才能明确,教学重难点才能清晰,提问才能更具有针对性。
其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这样才能依据学生情况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实现有效提问。
然后,教师还要合理设计提问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形式。
最后,提问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与反应时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个体积为l立方米的立方体,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然后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列,组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长多少厘米?( )

A.10

B.1000000

C.200

D.1000


正确答案:B

1立方米的正方体可以切割成1000000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此时切割成的小正方体的边长为1厘米,则1000000个小正方体排成的长方体的长为1000000厘米。

第2题:

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新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50平方米。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正确答案:750000平方厘米

第3题:

分别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体积。


第4题:

一个正方体的高增加10cm,得到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正方体表面积增加120cm,原正方体体积是(  ).

A.9cm3
B.12cm3
C.18cm3
D.27cm3

答案:D
解析:
如下图所示,高增加10cm后,增加的表面积为四个侧面积.设原正方体的棱长为acm,则有4×10a=120,解得a=3,则原正方体的体积为33=27cm3.

第5题:

在中小学的数学课程中,通常先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属类学习

答案:C
解析: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点.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故先学习正方体、长方体这类概括程度较低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上位学习。

第6题:

把一个64Cmx40Cmx24Cm的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并使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最小,则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为( )。

A.73280cm2

B.54680cm2

C.69450cm2

D.46080cm2


正确答案:D
要使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最小,那么小正方体的边长要尽可能大。64、40、24的最大公约数为8,因此小正方体的边长为8cm,共有64×40×24÷83=120块。表面积总和为6×82×120=46080cm2

第7题:

将一个表面积为36平方米的正方体等分成两个长方体,再将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则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

A.24平方米 B.30平方米 C.36平方米 D.42平方米


正确答案:D
将原正方体等分后重新组合成长方体,则表面积一定比原来大,故D正确。当然也可以计算得出答案。

第8题:

把一个64cm×40cm×24cm的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并使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最小,则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为( )。

A.73280cm2

B.54680cm2

C.69450cm2

D.46080cm2


正确答案:D
要使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最小,那么小正方体的边长要尽可能大。64、40、24的最大公约数为B,因此小正方体的边长为8cm,共有64×40×24÷83=120块。表面积总和为6×82×120=46080cm2

第9题:

210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其表面积最小为多少?(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该长方体体积为210立方厘米,根据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越接近球体表面积越小,则其长、宽、高应尽量接近。210=2×3×5×7,当三个棱长分别为5、6、7时,表面积最小是2×(5×6+5×7+6×7)=214平方厘米。

第10题:

用n个棱长是a cm的小正方体可以摆出“一”字形长方体,如图,n个小正方体拼在一起 时,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_______cm2。


答案:
解析:
(4n+2)a2。解析:n个小正方体如题干图中所示拼在一起时,组成长为na,宽为a,高为a的长方体,所以表面积为(4n+2)a2 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