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

题目
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心急如焚地来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对医生说:“医生,我的孩子4岁半了,近来表现一反常态。前几天,有位同学来到我家,问他:‘爸爸喜欢你还是妈妈喜欢你?’他说:‘爸爸喜欢你。’弄得这位尚未结婚的朋友(女)满脸尴尬。”
“昨天在公园玩滑梯,我让他回家,他却说‘让我替小狗玩一次’……唉!这孩子这么小就……真急死人啦!”心理医生说:“不用急,不是小孩有问题,而是大人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位年轻妈妈听后,顿时开朗了许多。
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材料中反映的情况说明了孩子的什么表现?
(2)你认为医生应对这位妈妈说些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母亲节来临之际,教师组织孩子们画自己的妈妈,画得好的作品可以贴到教室门口的展示栏里。宝宝小朋友将妈妈画好后又在画面上画了许多杂CLR.,章的心形.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效果,当老师问他原因时,他说:“这些爱心代表着我爱妈妈。…‘宝宝小朋友画这么多‘心’,老师知道你非常喜欢妈妈(及时表扬他爱妈妈的情感,肯定他感恩的做人态度),对吗”“我妈妈可漂亮了!”宝宝自豪地说。“可是妈妈的‘眼睛’被心形挡住了怎么办”宝宝思索不回答。教师启发道:“你看过儿子给妈妈端洗脚水的电视广告吗儿子很爱妈妈,妈妈辛苦一天他主动端水让妈妈洗洗脚。你也非常喜欢妈妈,能为妈妈做点什么呢”“我妈妈非常喜欢玫瑰花。”“那你再画一些美丽的花送给妈妈,好吗”
问题:
(1)材料中的幼儿教师对宝宝小朋友采取了哪些评价方法
(2)幼儿教师对宝宝的评价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评价理念


答案:
解析:
(1)本材料中的幼儿教师对宝宝小朋友采取的评价方法包括:作品分析法和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研究对象的作品很多,如作业、日记、作文、笔记、绘画作品、考试试卷、工艺制品等。幼儿教师通过观察宝宝小朋友的画,发现宝宝的画除了画了妈妈,还画了许多心形图案,这显然是作品分析值得注意的地方。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寻访”被调查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幼儿教师如果只通过作品对宝宝进行评价.显然无法了解画妈妈的画上为什么会有杂乱无章的心形图案。通过谈话不但知道了原因,而且发现了宝宝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和对感情的表达之意。 (2)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如果宝宝把妈妈画好后就此停下来,单从作品的布局来评价,将是一幅很成功的作品,但孩子的情感往往是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因此画好妈妈的画后又画了许多心形图案。幼儿教师淡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通过有效引导评价,将定量评价结果和定性评价整合应用,教师的评价取向重心已经发生了转移,从关注幼儿的成长、进步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手。该幼儿教师的评价体现了评价的综合性特征,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也体现了发展性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理念。

第2题:

小明的爸爸妈妈都是盲人,一些小朋友嘲笑他,说他爸爸妈妈是瞎子,作为老师,你怎么办?


正确答案:小朋友嘲笑小明,小明必然受到伤害,作为老师首先应该与小明聊天,安慰小明,可以这样与小明说:“老师的爸爸个子不高,也被其他小伙伴嘲笑过,不过老师不伤心,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的爸爸虽然个子矮,但是力气可大了,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本领呢?”与此同时,与全班幼儿讨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嘲笑别人的缺点是不对的。

第3题:

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或恋人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它主要表现为:带附加条件的爱、没有原则的爱、强制或限制的爱、永远无法满足的爱、牺牲者讨债的爱、要求回报的爱。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非爱行为的表现的是( )。

A.小科的妈妈为了不让他用左手持筷子,对他说:“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B.小丽的爸爸经常对她说:“就是为了养你。我耽误了事业,没评上职称,你拖了我的后腿!可你还是这么不争气!”小丽每次听了都哭好久

C.兰兰的妈妈为庆祝她初中毕业,买了个价值约5万元的高档手提包送她

D.小强发现弟弟小杰偷了他的小汽车,他威胁说:“你不拿出来我就揍你”


正确答案:D
根据“非爱行为”的定义,不难判断出A项属于带附加条件的爱,B项属于牺牲者讨债的爱,C项属于没有原则的爱,D项发生在兄弟之间,不属于“非爱行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4题:

单选题
康康3岁了,还是不喜欢自己吃饭,总要妈妈或爸爸喂饭,不喜欢自己动手。有一天,爸爸说“你不自己吃饭,我们谁也不会再喂你了,你会受到饥饿的惩罚,你自己决定吧。”一个小时后,康康终于挺不住了,自己拿起了调羹。请问:康康的爸爸运用的是()方法。
A

暗示

B

感染

C

撤回爱护

D

体验结果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龙龙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他得意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知道2加3等于5。"爸爸很高兴,问:"你怎么知道的?"龙龙说:"老师告诉我们的。"爸爸再问:"3加2等于多少?"龙龙摇摇头说:"老师没有说。" (1)请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来分析龙龙的表现。 (2)你认为应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正确答案:(1)龙龙的表现说明其明显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上面的例子体现了其思维活动具有固定性和不可逆性。
(2)在教育方式上可做以下尝试:①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儿童无拘束地讨论问题。②让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取得丰富的知识经验。③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提高判断、推理和理解的水平。④结合日常生活可以给儿童准备各种材料,引导他们进行思维。

第6题:

龙龙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他得意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知道2加3等于5。”爸爸很高兴,问:“你怎么知道的?”龙龙说:“老师告诉我们的。”爸爸再问:“3加2等于多少?”龙龙摇摇头说:“老师没有说。”你认为应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根据龙龙这一特点,我认为教师首先应当了解龙龙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特点,给龙龙提供多种材料,让龙龙多进行操作活动,练习点数、数的组成,并结合日常生活让他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在此基础上使他逐步掌握数的实际意义及数概念,而不是教他死记硬背。

第7题:

康康3岁了,还是不喜欢自己吃饭,总要妈妈或爸爸喂饭,不喜欢自己动手。有一天,爸爸说“你不自己吃饭,我们谁也不会再喂你了,你会受到饥饿的惩罚,你自己决定吧。”一个小时后,康康终于挺不住了,自己拿起了调羹。请问:康康的爸爸运用的是()方法。

  • A、暗示
  • B、感染
  • C、撤回爱护
  • D、体验结果

正确答案:D

第8题:

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答:我叫刘雨薇,五岁了。
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答:当然是女孩了,你看我梳着小辫子,我表弟才是男孩呢。
问:你有什么本领?
答:我会擦桌子扫地,我打针都不哭,所以我是好孩子。
问:你喜欢什么?
答:我喜欢芭比娃娃,但是妈妈说家里太多了,不让买新的了。
问:你不喜欢什么?
答:我不喜欢吃胡萝卜,但是妈妈和老师说胡萝卜、吃了对身体好,我就吃了。
问题:该对话体现了小朋友何种心理特点?分析该小朋友这种心理现象的特点。


答案:
解析:
该对话主要体现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案例中幼儿判断性别的标准是看是否梳着小辫子,确定好孩子的标准是从有没有擦桌子扫地,打针哭不哭来进行判断,可见幼儿的自我评价具有表面性和局部性。
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或监督上。案例中的幼儿喜欢芭比娃娃,不喜欢吃胡萝卜,但却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体现了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第9题:

有一位小朋友说不喜欢你,你会怎么做?


正确答案:首先了解孩子不喜欢我的原因,如果孩子是为了吸引我的注意而故意说不喜欢我,那么我会给与幼儿相应的关注。如果孩子是真的不喜欢我,我应该自我反省,了解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我,然后对症下药,玩孩子所玩,想孩子所想,和孩子做朋友,赢得孩子的喜欢。

第10题:

单选题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  )。
A

妈妈很可怜爸爸

B

“我”不喜欢爸爸抽烟

C

不抽烟后爸爸很难受

D

爸爸不抽烟就没力气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不抽烟,爸爸真难受。”是主题句,表明“不抽烟后爸爸很难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