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写“碑”与“帖”有什么不同,应注意哪些问题?

题目
问答题
临写“碑”与“帖”有什么不同,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前规的调节内容有哪些?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前后调节:要注意与侧规的侧挡纸板垂直;前规平行,并让咬牙咬纸5-6mm。
高低调节:要注意上挡纸板与输纸板台的间隙约等于三张印刷用纸的厚度(纸张定量在157克/米2以下)。

第2题:

临写“碑”与“帖”有什么不同,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广义地说,凡古代优秀的书法范本,无论是椎拓还是影印的手迹或碑石,统统称之为“帖”。如现在书店所出售的“字帖”就是如此。狭义地说,“帖”是指北宋始制的我国第一部书法范本——《淳化阁法帖》以后的各种丛帖。这些帖都是用石刻或木板翻刻的名家手迹,其中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主。因此,也有人更狭隘地指手迹为“帖”。至于“碑”,也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碑”,是泛指历代刻在碑石上的书法。狭义的“碑”则是指六朝时期的碑石,其中尤以魏碑为重点。
初学临写,自然以真迹为好。因为真迹不但笔画肥瘦、间架结构清晰准确,就是墨色的浓淡枯润,运笔的轻重缓急、转折换锋、接搭引带等等精细微妙之处无不真切地呈现在眼前。但真迹不可能人皆有之。但是现在和真迹几乎不二的影印本已很普及,花钱不多即可到手,这个优越条件是古人所无法相比的。
至于摹写手迹上石的帖,经摹写和刀刻,无论如何精工,都是不免要走样的。有的更是一翻再翻,面貌体态相去甚远,所以古代临写特别注意版本的选择。退一步说,即使镌刻无误,也只能保存笔画的肥瘦和间架结构而已。
“碑”虽然不经摹写,由书家直接书丹,但用笔醮朱砂在光滑的石版上书写,毕竟不同于纸上用墨书写,通常笔画略肥,枯润浓淡等变化均化为乌有。又经过用刀镌刻,必然有所失真。所以米芾说:“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得真迹观之,乃得趣。”
但是,有的只有碑帖而无手迹,怎么办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比如颜真卿的《勤礼碑》、《家庙碑》、大字《麻姑仙坛记》,只有拓片并无手迹,那就不妨先临写他的手迹《告身》,然后再及碑刻。有的碑石根本没有同一作者的手迹,那就可以研究一下同时代的墨迹。比如临写汉隶碑石,不妨用汉简帛书作为参考。总之,既然是碑石,就不免或多或少带有刀凿的痕迹,特别是《龙门二十品》一派,几乎是以刀代笔,那种棱角分明的点画,绝不是柔软的毛笔所可达到的,所以不可机械地模仿,要写出“笔味”来才好。

第3题:

写通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①通报的材料要调查核实,必须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切忌失实。
②通报的评价要客观,要恰如其分,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任意贬抑。
③通报的语言要注意把握分寸,用词要简明扼要,恰当准确,做到以理服人。

第4题:

猪常用蛋白饲料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猪常用蛋白饲料分为植物性和动物性蛋白饲料,常用植物性蛋白饲料包括豆粕、棉粕、菜粕、花生粕;常用动物性蛋白饲料包括鱼粉、乳制品等。
豆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植物性蛋白原料,除蛋氨酸含量略高外,氨基酸较平衡。豆粕的加热程度影响其品质,加热不足含有抗胰蛋白酶、大豆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加热过度会影响氨基酸的有效利用。豆粕中因含有寡糖,仔猪采食太多会引起下痢,一般含量应限制在20%以下。
棉粕:赖氨酸含量低,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较高,添加合成赖氨酸可提高棉粕的饲用效果。棉粕中可消化氨基酸、粗纤维、游离棉酚含量影响棉粕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仔猪料中不推荐使用棉粕。
菜粕:赖氨酸含量低,含硫氨基酸含量高。菜粕中含有有毒物质芥子苷、单宁等,影响菜粕的适口性,添加量应根据菜粕的质量而定。
花生粕:氨基酸组成与豆粕相差较大,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低,精氨酸、组氨酸含量含量高,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油酸含量高,不宜贮存。肉猪采食太多花生粕会使脂肪软化。
鱼粉:优质鱼粉中赖氨酸等氨基酸含量丰富且比例平衡。影响鱼粉质量的因素不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低,关键在于氨基酸的含量和利用性。乳猪宜选用优质鱼粉,否则会导致下痢及生长不良。
乳清粉:蛋白质含量低,但利用性好;乳糖含量高。质量好的乳清粉乳糖含量达75%-80%,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乳清粉含有天然的乳香味,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还能促进乳酸菌繁殖,降低胃肠pH值。随着猪年龄的增长,其利用率降低,加之价格较高,一般只用于仔猪料中

第5题:

中国有写碑转入写帖的时代是()。

  • A、魏晋
  • B、宋元
  • C、明清
  • D、秦汉

正确答案:A

第6题:

正压炉的防爆安全装置有哪些形式?各有什么特点?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型式:
①安全阀:弹簧式和重锤式两种
②防爆膜

⑵特点
①安全阀:按所需的最大工作压力来决定其限定压力值,当压力大于定压值时开启泄压,泄压后仍保持正常操作压力,回复原状,可多次使用。但泄压较慢,结构较复杂,适用于需连续生产的加热炉。
②防爆膜:膜片用铝、银、铜、镍、1Cr18Ni9Ti等板材制作,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爆破后泄压面积大,泄压速度快,炉子不能继续生产,需每年定期更换一次膜片。
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设计中采用防爆膜后,炉子的设计压力一般应取为≥设计爆破压力,故炉子的设计压力比工作压力要高得多。
②采用防爆膜的炉子设计压力比采用安全阀的压力高,应尽量不用防爆膜。
③安装位置:应设在易憋压处及操作人员碰不到处。
④安全阀应安装在炉的最高点,防爆膜安设在顶上或侧面均可。
⑤防爆膜应根据设计起爆压力作膜片的爆破试验,检验其是否合格。

第7题: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这几种方法。

  • A、对临
  • B、格临
  • C、背临
  • D、向临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吴老师上书法课,组织学生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先让学生读帖,其主要目的是( )。


A.认识颜体的字体
B.理解书帖的内容
C.学习文字表达技巧
D.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书法的学习方法。读帖,是学书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临帖之前,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再去临习。吴老师请学生读帖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颜体的笔法特征,A项正确。

B项:理解书帖的内容可简单了解,书法课重点要求了解笔法特征,故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学习文字表达技巧,体现的是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在了解欣赏之后,学生情感得到的升华。故与题意不符,排除。

第9题:

什么是总结?写总结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总结是机关单位或个人养成了某一工作任务后对所做工作进行的系统回顾,对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未来的打算……进行的理性思索,从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
要求:点面结合,突出典型、事理结合,找出规律、大小结合,写出新意。

第10题:

阮元是怎样划分南北书派的?他为什么要提出“北碑南帖论”?后来学者们怎样看待南北书派问题?


正确答案: 阮元在《南北书派沦》中较为详尽地探讨了书法演变的源流,认为到了汉末、魏、晋时,书法分为南北两派。以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自钟繇、卫瓘而下,传给二王、王僧虔、智永、虞世南等人是南派;传给索靖、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欧阳询、褚遂良等人是北派。他又说,南派长于启牍,北派长于碑版。到了唐初,唐太宗独善王羲之书,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两派。但是,因王帖不多,民间犹习北派。到了北宋,《阁帖》盛行,不重中原碑版,于是北派就愈加衰微了。这就是阮元划分南北书派的基本观点。关于北碑南帖问题。他在另一篇文章《北碑南帖论》中指出:“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但是“古人书法未有不托金石以传者”,因此,欲以碑版自立,就得学北派书法。两文观点一脉相承,以倡导复古为由,反对明清出现的帖学颓风,竭力主张人们向北派碑版书法学习,企图从北碑中寻找出书法发展的新途径,为晚清尊碑施行了有力的鼓吹。自阮元提出南北书派论以来,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后来,由于碑版出土日多,考古不断有新发现,认识也在不断进步,目前书学界对阮元的这个观点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是否定以南北地理位置而分派,他们赞同和发挥了康有为指出的“书可分派、南北不能分派,阮文达之为是论,盖见南碑犹少,未能竟其源流,故妄以碑帖为界,强分南北也”的观点。指出,虽北多碑版,南多尺牍固是事实,但南碑中的《爨宝子》、《爨龙颜》与北碑中的《大代华岳庙碑》、《嵩高灵庙碑》风格相近。《吕超静墓志》、《始兴王碑》、《萧敷夫妇两墓志》书体与北方几无区别,因此南北书体不能分派。另一种看法是认为南北朝确实出现了两大书法艺术潮流。出现的原因是受到不同的社会风气和自然景物的影响。南派书法家集中在士族阶层,在高谈玄理、流连诗酒的生活中,见的是山明水秀的江南风光,听的是丝竹管弦的雅乐艳歌,所以出现了以二王为代表的流美飘逸的南朝书风;北派的书家主要是一些下层无名作者,生活在具有尚武精神的质朴豪放的民族中,常见的是深峻山泽、广阔原野、胡马嘶风、佛像庄严,所以出现了以北魏造像记为典型代表的雄峻坚实的北派书风。北碑南帖是反映了不同美学理想的两大书艺潮流。对于少数南碑问题应作具体分析,如《爨宝子》基本是传统的隶书,《吕超静墓志》等碑基本是传统的真书,它们和北碑典型风格有明显的区别;《爨龙颜》出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不能作为南碑的代表,在受到民族文化交流影响而在风格方面与北碑典型有相通之处,但在结体趋势上表现出明显差距;至于极少数南碑如《始兴王碑》确和北碑典型风格相近者,可解释为南北书艺交流中受到北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