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存在创伤性凝血病的患者出现明显出血,血浆纤维蛋白原1.0g/L,应考虑静脉滴注()。

题目
单选题
考虑存在创伤性凝血病的患者出现明显出血,血浆纤维蛋白原1.0g/L,应考虑静脉滴注()。
A

滤白红细胞

B

纤维蛋白原

C

人血白蛋白

D

凝血酶原复合物

E

血小板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性,10岁,自幼有关节疼痛史,其兄死于拔牙后出血不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出血时间均正常。应进行的进一步检查是A、凝血酶时间

B、血块退缩试验

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纠正试验

D、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

E、纤维蛋白原测定

如果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吸附血浆+正常血清不能纠正,正常吸附血浆+患者血清能纠正。则可能的诊断及采用的治疗药物是A、血管性血友病,静脉滴注新鲜血浆

B、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滴注新鲜血浆并补充铁剂

C、血小板无力症,严重时静脉滴注血小板悬液,补充铁剂,必要时补充叶酸

D、血友病甲,静脉滴注凝血因子Ⅷ

E、血友病乙,静脉滴注凝血因子Ⅸ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D

第2题:

女性,6岁,拔牙后出血不止来诊,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200×109/L,全血凝固时间25min,出血时间3min,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3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7s。应首先考虑哪一种疾病

A.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B.因子Ⅷ缺乏症

C.血管性假血友病

D.血友病

E.因子V缺乏症


正确答案:D

第3题:

女,45岁,肝炎后肝硬化,脾亢,切脾前血红蛋白198g/L,白细胞3.5×10/L,血小板95×10/L,骨髓三系明显增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30秒(对照13秒),APTT38秒(对照32秒),纤维蛋白原2.8g/L,预防手术中出血应选用

A.纤维蛋白原

B.浓缩血小板

C.冷冻血浆

D.浓缩红细胞

E.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药


正确答案:E 

第4题:

某创伤性休克的晚期患者,出现咯血、呕血,护士抽血化验时发现皮肤上出现瘀点和瘀斑。收缩压60mmHg,血小板30*109/L,纤维蛋白原1.0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该患者可诊断为

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B:急性呼吸衰竭
C:急性肾衰竭
D:休克
E:肝性脑病

答案:A
解析:
患者血小板30*109/L,纤维蛋白原1.0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诊断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5题:

患者,女,6岁,拔牙后出血不止就诊, Hb110g/L,PLT200×109/L,全血凝固时间25min,出血时间3min,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3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7s。应首先考虑

A.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B.因子XⅢ缺乏症

C.血管性假血友病

D.血友病

E.因子V缺乏症


正确答案:D

第6题:

结肠镜检查发现患者的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多发浅溃疡和糜烂,易出血,考虑为溃疡性结肠炎,Hb110g/L,ESR28mm/h,血清白蛋白36g/L。最佳治疗方案为

A.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mg/d

B.甲硝唑静脉滴注1.0g/d

C.柳氮磺吡啶肛栓,1.0g/d

D.柳氮磺吡啶肛栓,1.0g/d,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mg/d

E.柳氮磺吡啶口服4g/d,柳氮磺吡啶肛栓,1.0g/d


正确答案:E

第7题:

患几,女,6岁,拔牙后出血不止来诊,Hb110g/L,PLT200×109/L,全血凝固时间25min,出血时间3min,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3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7s。应首先考虑哪一种疾病

A.无凝血因子Ⅰ血症

B.凝血因子缺乏症

C.血管性假血友病

D.血友病

E.凝血因子Ⅴ缺乏症


正确答案:D

第8题:

患者,女,40岁。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切脾前查血红蛋白198g/L,白细胞3.5×109/L.血小板95×109/L,骨髓象三系明显增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一期法)30秒(对照13秒),纤维蛋白原测定2.8g/L,凝血活酶时间(KPTT)38秒(对照32秒)。下列各项中,哪种制剂能够预防手术出血

A.冷冻血浆

B.浓缩血小板

C.纤维蛋白原

D.浓缩红细胞

E.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


正确答案:E

第9题:

某创伤性休克的晚期患者,出现咯血、呕血,护士抽血化验时发现皮肤上出现瘀点和瘀斑。收缩压60mmHg,血小板30×109/L,纤维蛋白原1.0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该患者可诊断为

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B.急性呼吸衰竭

C.急性肾衰竭

D.休克

E.肝性脑病


正确答案:A
患者血小板30×10g/L,纤维蛋白原1.0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诊断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10题:

患者,男性,创伤性休克后,护士抽血时不易抽出,易凝固,皮肤有出血瘀点、紫斑,伤口、注射部位出血,应考虑

A.肝破裂
B.急性肾衰竭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急性再障
E.急性白血病

答案:C
解析:
提示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在毛细血管内形成微细血栓,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了凝血因子,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导致严重的出血倾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