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2岁。主因活动后胸闷、气短3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在外院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给予

题目
多选题
患者女,52岁。主因活动后胸闷、气短3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在外院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给予可达龙口服,心房颤动未再发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房间隔缺损,约0.5cm,估测肺动脉收缩压45mmHg。半月前给予介入封堵治疗,术后胸闷、气短无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近3年来食欲好,体重下降15kg。结合该病例,下列看法正确的是()(提示:入院后第5天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平均压为21mmHg,CO5.0L/min,PVR2.6Wood单位。入院后第7天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
A

应仔细询问病史

B

全面掌握肺动脉高压诊断流程

C

超声心动图是确诊肺动脉高压的手段

D

重视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筛查

E

此患者介入封堵治疗正确

F

右心导管检查是确诊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4()岁。3年前发现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近半年来,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度活动即出现心悸,气短。其心功能为’


正确答案:C

第2题:

患者女性,20岁,主因G1P0,妊娠30周,活动后觉心悸、胸闷3日来院就诊。患者3日前上两层楼梯后觉心悸、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无夜间睡眠后呼吸困难。查体:Bp110/60mmHg,HR100次/分,R:25次/分,SPO297%,胸骨左侧第3-4肋闯柔和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未闻及湿性啰音。超声心动:右室增大,左心正常,室间隔缺损膜周回声中断12mm。 待产期间,患者出现提示早期心衰的症状包括()

  • A、心界扩大
  • B、休息时心率>110次/分
  • C、肺底部持续性湿啰音
  • D、心尖部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
  • E、轻微活动后觉心悸、胸闷、气短,休息后缓解
  • F、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

正确答案:B,C,E,F

第3题:

关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早期心衰的诊断,不正确的描述是

A、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B、休息时心率超过110次/分,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

C、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D、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

E、重体力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参考答案:E

第4题:

肺癌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①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特别是中央型肺癌;
②肿瘤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
③转换至胸膜,发生大量胸腔积液;
④转移至心包发生心包积液;
⑤有膈肌麻痹、上腔静脉阻塞以及肺部广泛受累时,也可出现胸闷、气短;
⑥如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合并自发性气胸,胸闷、气短更为严重。

第5题:

患者,女,32岁,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每当上楼或做家务等日常活动时感气短、心慌、胸闷,坐下休息片刻后可缓解,阅读、进餐无此不适,应如何安排其休息()。

  • A、活动如常,不必限制
  • B、限制活动,增加卧床时间
  • C、能起床活动,增加休息
  • D、应增加活动量
  • E、绝对卧床休息

正确答案:B

第6题:

患者男性,55岁,间断咳嗽、咳痰10年、胸闷、活动后气短6年。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首选以下哪项检查( )

A支气管镜活检,BALF

BHRCT

C肺功能

D胸片

E痰检


C

第7题:

患者女,52岁。主因活动后胸闷、气短3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在外院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给予可达龙口服,心房颤动未再发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房间隔缺损,约0.5cm,估测肺动脉收缩压45mmHg。半月前给予介入封堵治疗,术后胸闷、气短无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近3年来食欲好,体重下降15kg。患者目前应考虑的疾病()

  • A、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 B、糖尿病
  • C、甲状腺功能亢进
  • D、冠心病
  • E、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F、类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生理综合征

正确答案:B,C,F

第8题:

患者女,54岁

主诉:活动后胸闷、气短10年,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周。

现病史:患者10年前自觉胸闷、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曾在当地医院以“心肌病”间断治疗(用药不详),病情时轻时重。近1周因“上呼吸道感染”渐觉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加重,伴咳嗽、咳痰、痰呈白色泡沫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浮肿。

该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原因是什么?

本次心力衰竭加重的诱因有哪些?

你认为病人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心力衰竭?

该病人先后出现了哪些形式的呼吸困难?

该病人出现下肢水肿的机制是什么?

患者的肝脏功能为什么不正常?


答案:

1、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前负荷、容量负荷和后负荷、阻力负荷过重,长期负荷过重可引起继发性心肌收缩减弱,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使心脏前向性排血减少,造成血液淤滞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产生的症状。

2、感染加重的心力衰竭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可加重肺淤血,从而诱发或加重心衰。感染可出现心率加快,心排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部分感染可伴贫血,减少心肌供血、供氧。感染可伴发热,随之造成机体氧耗增加,亦不利于心肌供氧。

3、左心衰竭

4、心源性呼吸困难:淤血导致毛细血管压升高.聚集在肺泡和肺组织间隙中,而形成肺水肿。肺水肿影响肺泡壁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妨碍肺的扩张和收缩.引起通气和换气的功能异常,致使肺泡内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刺激和兴奋,病人感觉呼吸费力。

5、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发病机制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减少,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水肿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常合并右心衰竭的其他的表现。

6、心源性肝病主要有以下类型:

心衰时肝功能化验异常、淤血性肝纤维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肝脏灌注减少及瘀血可致肝细胞萎缩、变性、坏死及肝功能损伤,称为瘀血性肝病或瘀血性肝损伤长期淤血损伤,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瘀血性肝纤维化和瘀血性肝硬化或称心源性肝硬化。

心源性缺血性肝炎:肝脏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功能损伤,即可称为缺血性肝病、缺血性肝炎或缺氧性肝坏死。

心源性肝硬化:主要是其脏壁两层纤维组织增生粘连,使心脏在舒张中,末期充盈受限,回心血量减少,导致上、下腔静脉压上升,尤其在上、下腔静脉入口部位由于粘连形成纤维环更使症状加重,有静脉回流受限的症状

第9题:

男性.30岁,左侧胸痛10天,伴胸闷、气短、发热5天,活动后明显,胸部X线发现右侧胸腔积液,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于右侧胸腔抽出积液约600ml,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干咳。应考虑()

  • A、胸膜反应
  • B、复张后肺水肿
  • C、气胸(损伤性)
  • D、心功能不全
  • E、麻药过敏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患者女,52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3个月,再发1天”来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心悸,无论休息或活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最长7小时。有高血压病史。既往心电图(EKG)证实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未用药。患者心房颤动的类型可能是()。

  • A、孤立性心房颤动
  • B、阵发性心房颤动
  • C、持续性心房颤动
  • D、永久性心房颤动
  • E、特发性心房颤动
  • F、阵发性持续性心房颤动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