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温病卫分证的证候及辨证要点、治则及代表方剂。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温病卫分证的证候及辨证要点、治则及代表方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温病辨证中,斑疹隐现属于(  )
A.卫分证候
B.气分证候
C.中焦证候
D.营分证候


答案:D
解析:
营行脉中,内通于心,故营分证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的病变为其特点。有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现,舌红绛,脉细数等临床表现。

第2题:

试述卫分证的辨证要点?


正确答案: 发热与恶寒并见,口微渴。

第3题:

在温病辨证中,斑疹隐现属于

A.卫分证候

B.气分证候

C.中焦证候

D.营分证候

E.血分证候


正确答案:D
解析:营行脉中,内通于心,故营分证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的病变为其特点。有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现,舌红绛,脉细数等临床表现。

第4题:

里热证中常见的证型、临床表现、治则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气分证:壮热烦渴,舌红苔黄,尿赤便结,脉洪或数。治以辛寒清热,白虎汤。
(2)营分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治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清营汤。
(3)血分证:壮热或低热,手足抽搐或蠕动,神昏谵语,斑疹紫黑,吐血衄血,舌质深绛。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地黄汤(方中犀角用水牛角代)。
(4)热盛动风证:高热口渴,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脉弦数。治以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羚角钩藤汤。
(5)肺热炽盛证: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或有胸痛,咽痛,鼻煽气灼,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泻肺。麻杏石甘汤。
(6)心火上炎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甚则赤烂疼痛,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心泻火,导热下行。导赤散。
(7)肝火上炎证:发热口渴,烦躁易怒,头痛,或目赤肿痛,或耳暴鸣暴聋,或吐血、衄血、面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8)胃火炽盛证:胃脘灼痛、喜冷,发热口渴,或口臭、牙龈肿痛、齿衄,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胃凉血。清胃散。
(9)大肠热结证:发热口渴,大便秘结,腹胀硬满,疼痛拒按,舌红苔黄少津,脉数。治以泄热通便。大承气汤。
(10)热毒蕴结证:火热壅盛成毒,肌肤生疮疖疔痈,红肿灼痛,化脓溃烂,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活血。仙方活命饮。

第5题:

试述温病卫分证的证候及辨证要点、治则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1)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全身不适,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口干微渴、咳嗽及咽红肿痛。
(2)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舌边尖红。
(3)治则:辛凉解表。
(4)方剂:银翘散。

第6题:

简述小柴胡汤证的证候特点、病机、治法及代表方剂。


正确答案: 小柴胡汤证的证候特点即第96条所言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后世称之为小柴胡汤"四大主症"。病人少阳,邪居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正邪分争,互有进退,故往来寒热;邪郁少阳,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肝胆气郁,疏泄不利,故神情默默而寡言;术郁克土,胃气不苏,故不欲食;胆火内郁,火扰心神则心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频频作呕。其病机总由少阳受邪,枢机不利所致,故以和解为治,方用小柴胡汤。

第7题:

试述各型胁痛的证候特点及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各型胁痛的证候特点及治法和方剂
(1)肝气郁结
主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因情志喜怒而增减,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剂:柴胡疏肝散。
(2)瘀血阻络
主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祛瘀通络。
方剂:旋覆花汤加味。
(3)肝经湿热
主证:胁痛口苦,脘腹痞闷,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
方剂:龙胆泻肝汤。
(4)胆腑郁热
主证: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胆。
方剂:清胆汤。
(5)肝阴不足
主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柔肝。
方剂:一贯煎。

第8题:

1996 -25.在温病的辨证中,斑疹隐现属于
A.卫分证侯 B.气分证候 C.中焦证侯 D.营分证侯 E.血分证侯


答案:D
解析:
。温病中斑疹出现提示病位已经深人到了营血,故可排除卫分证和气分证。中焦证以脾胃之证为主,血分证比营分证病情更危重,表现为斑疹透露。只有营分证由于邪热入营, 热窜血络可见斑疹隐现。

第9题:

试述温病气分证的基本病机、临床特点、辨证要点和传变趋向。


正确答案: 温病气分证病变部位较广泛,其中以热盛阳明较为常见。其基本病机为邪盛而正气亦较强,邪正剧争,里热蒸迫,津液耗伤。临床特点是: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渴欲冷饮,舌苔黄燥,脉洪大等。辨证要点是: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其传变趋向是:
①病邪顿挫不传,邪去病愈。因正气未衰,抗邪有力,如治疗及时、恰当,则邪去而病愈。
②内陷营血。如邪盛正伤,气分之邪则内陷营血分。
③邪盛正衰而危。

第10题:

如何理解卫分证和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正确答案: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发热与恶寒并见,可确定病邪在卫分,口微渴说明所感为温邪。这三个症候可判定是温邪在卫表,因此是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发热不恶寒说明邪不在表已入里,里证可在气在营在血,今口渴、苔黄是邪热在气之证,不同于在营血时的口干,反不甚渴饮,舍红绛,少苔或无苔之证。无论温热还是湿热,只要在气分都有口渴和苔黄的症状,因此以上四证是气分证的辨证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