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现场通讯的基本方法、原则和要求: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现场通讯的基本方法、原则和要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现场通讯的基本方法:
(1)常规350m无线通信(350m集群电台)
(2)短波通信
(3)卫星通信
(4)通信指挥车通信
2、现场通讯的原则:
(1)下级台服从上级台
(2)语音清楚
(3)保持畅通
(4)先听后发
3、现场通信的要求:
公安消防部队是1支与火灾及其他各种灾害事故作斗争的军事化、专业化队伍。它的任务性质和行动特点,决定了对消防通信的要求,即迅速、准确、不间断。
迅速:是指受理报警信息迅速,下达指令迅速,联络建立迅速,传递命令迅速,在消防通信保障的全过程中分秒必争,最大限度的减少处理时间,避免贻误战机。
准确:接警情况准确、调度力量准确、传递信息准确、统计登记准确,做到全过程无差错。
不间断: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应制定系统备份替换方案,并有应急措施,保证长期、可靠的连续运行;现场通信联络应有各种情况的处置预案和保障手段,保证消防通信不间断。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1)首先要保持沉着、镇定,理智、科学地进行判断和处理。(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和病人的安全。在事故发生的现场,导致病人意外的原因也可能会对参与救护的人员带来危险,所以要确保救护员自身的安全,如对于触电的病人应首先切断总电源,以保护抢救者自身安全和防止病人的再损伤。在可能的情况下,救护人员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使用呼吸面罩实施人工呼吸,接触血液、体液前戴上医用手套等。(3)快速评估伤病人的病情,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疗帮助。救护人员应在现场进行快速、简洁、全面的评估,尽早呼救,建立有效的急救通路。 (4)分清轻重缓急,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经过评估后,救护人员应首先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如气道阻塞者首先应解除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跳呼吸骤停者应先进行心肺复苏;大出血者先进行有效的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 (5)可能情况下,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救护人员在进行包扎、固定等操作时,手法应准确,动作轻柔,避免对伤口和骨折处的直接压迫。(6)充分利用现场可支配的人力和物力,协助抢救。救护人员在清楚自己能力极限的同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周围可支配的人力和物力。如发现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呼救,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救护人员也可就地取材制作骨折固定夹板和简易的搬运工具等。

第2题:

简述岗位分类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答案:
解析:
岗位分类总的原则是:以“事”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岗位的划类、归级、列等要力求适用、准确、可靠和精简。在岗位分类的过程中,应注意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根据系统性原则,按照岗位的业务性
质对岗位进行横向归类。
(2)岗位分类的结构要合理。
(3)岗位分类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的“事”。
(4)岗位分类反映了岗位工作诸因素上的差别。
(5)岗位分类一般是静态分类。

第3题:

简述食品抽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烤房建设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建造原则
(1)大小适宜,结构合理,设备齐全,建筑结构和供热、通风设备配置坚固耐用。
(2)烤烟性能好,即升温灵敏,保温保湿,温湿度均匀,排湿顺畅,进行烧火、观察和排湿等操作方便。
(3)建造成本低。
(4)烤烟节省燃料,使用费用较低。

第5题:

简述贯彻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教师必须周到地设想所有可预测性的危险因素
(2)时时刻刻地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的教育
(3)要建立运动安全的有关安全制度和安全设备
(4)在体育教学中要安排负责安全的小干部。

第6题:

简述人工喂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答案:(1)大约每2h喂一次。
(2)用奶瓶进行人工喂养,喂完一瓶通常需要20-30min。
(3)如果要吸很长时间,婴儿吸起来很费力,检查一下奶嘴有无堵塞,或使用多孔奶嘴。
(4)与母乳喂养一样,按需喂养。
(5)婴儿配方奶或代乳品最好是温热(36-37℃)的,避免太凉或太热。
(6)每次吃多少应由婴儿决定。
(7)当孩子吃饱以后,不要再喂。
(8)根据婴儿大小给予喂食量。

第7题:

  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2.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

  3.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4.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5.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6.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
解析:
  1.(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2.(1)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审美的情趣。(3)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4)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也不仅仅限于运用各种美去进行教育,更是指把一种精神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去,使教育的过程成为一种审美过程。

  3.(1)产生新的课程方案。(2)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3)合目的性。(4)合科学性。(5)合发展性。

  4.有效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此,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地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地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5.(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准确地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6.(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第8题:

简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亦可称为罪刑相适应、罪刑相当、罪刑相称、罪刑均衡。它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亦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刑相称;罪轻罪重,应当考虑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本身和其他各种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要求
这是指,刑法之立法要依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设置体现区别对待的刑法制度和轻重有别的具体犯罪的法定刑幅度。
②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要求
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结合我国刑事司法的实际情况,司法机关在贯彻这一原则时,应当着重解决下列问题:
第一,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把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第二,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思想,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
第三,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实现执法中的平衡和协调统一。


第9题:

简述分类教育原则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概念:分类教育原则是指依据罪犯不同的犯罪性质和特点,分成若干类型,依据各类罪犯的不同情况,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基本要求:
⑴科学划分罪犯类型,实行分类教育。
⑵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⑶了解和掌握各类罪犯的基本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

第10题:

简述血管端端吻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正确答案:方法有:
1、严守无创技术;
2、彻底清创血管;
3、切除血管外膜;
4、血管冲洗扩张;
5、缝合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