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某公司2012年至2017年的D产品销售量资料如下。资料2:D产品设计生产能力为4000吨,计划生产3300吨,

题目
问答题
资料1:某公司2012年至2017年的D产品销售量资料如下。资料2:D产品设计生产能力为4000吨,计划生产3300吨,预计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200元,计划期的固定成本费用总额为12375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计划成本利润率必须达到25%。资料3:假定本年度接到一额外订单,订购300吨D产品,单价265元。根据资料2,计算该企业计划内D产品单位价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企业计划生产 A、B、C 三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为 50000 元,它们的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资料如表 16-2 所示
表 16-2 产品销售与成本情况相关资料

要求:

(1)计算企业计划期内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
(2)计算 B 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额和盈亏平衡销售量。


答案:
解析:
(1)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1500×10+1000×9+2500×7)/80000*100%=51.875%
或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比重) =37.5%*50%+18.75%*60%+43.75%*50%=51.875%
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50000/51.875%=96386(元)
(2)B 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额=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B 产品的销售百分比=96386× 18.75%=18072(元)
B 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量=B 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额/B 产品的单价=18072/15=1205(件)

第2题:

甲企业目前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生产这两种产品需要共同使用一台设备,该设备的最大生产能力为30000机器小时。已知目前市场上A产品的最高销售量为2500件,B产品的最高销售量为2800件。
要求:
(1)为了最有效利用该项设备,该企业应如何安排生产
(2)根据(1)的计算结果,若固定成本总额为60000元,计算A、B产品的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的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解析:
(1)A产品单位边际贡献=400-160-100-80=60(元)
A产品单位工时边际贡献=60/16=3.75(元)
B产品单位边际贡献=320-120-96-68=36(元)
B产品单位工时边际贡献=36/8=4.5(元)
因为B产品单位工时边际贡献高,所以应该先按照B产品进行生产,所以B产品应该生产2800件,剩余机器工时=30000-2800×8=7600(小时),生产A产品产量=7600/16=475(件)
所以为了最有效利用该项设备,应该生产A产品475件,B产品2800件。
(2)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475×60+2800×36)/(475×400+2800×320)=11.91%
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60000/11.91%=503778(元)
A产品保本销售额=503778×475×400/(475×400+2800×320)=88138(元)
A产品保本销售量=88138/400=220(件)
B产品保本销售额=503778×2800×320/(475×400+2800×320)=41564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量=415640/320=1299(件)。

第3题:

资料:假设W公司有5000小时剩余生产能力,可用来生产A产品或B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分析生产哪种产品?


解析:

A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40-25=15

如果全部用来生产A产品,则边际贡献总额=5000/4*15=18750(元)

B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20-10=10

如果全部用来生产B产品,则边际贡献总额=5000/2*10=25000(元)

综上,生产B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大,所以生产B产品。


第4题:

华海公司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每年产销平衡。为了加强产品成本管理,合理确定下年度经营计划和产品销售价格,该公司专门召开运营分析会进行讨论。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9年甲产品实际产销量为4416件,预算产销量为4800件,生产实际用工为8400小时,实际的固定制造费用为88320元。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资料二:乙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2500件,2020年计划生产18000件,预计的成本资料如下:
单位:元

资料三:甲公司接到乙产品的一个额外订单,意向订购量为4200件,订单价格为435元/件,要求2020年内完工。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9年甲产品的下列指标:
①单位标准成本;
②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③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④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
⑤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⑥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2)根据资料二,运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0%,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测算乙产品的单价。
(3)根据资料二,运用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0%,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测算乙产品的单价。
(4)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上述测算结果,作出是否接受乙产品额外订单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5)根据资料二,如果2020年乙产品的目标利润为225000元,销售单价为525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金的影响。计算乙产品保本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答案:
解析:
(1)①单位标准成本=42×3+18×2.4+6×2.4+8×2.4=202.8(元)
②固定制造费用差异=88320-4416×2.4×8=3532.8(元)(U)
③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88320-4800×2.4×8=-3840(元)(F)
④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4800×2.4-8400)×8=24960(U)
⑤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400-4416×2.4)×8=-17587.2(F)
⑥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4800×2.4-4416×2.4)×8=7372.8(U)
(2)完全成本加成法确定的乙产品的单价: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完全成本×(1+成本费用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150+75+54+21+(900000+180000)/18000](1+20%)/(1-5%)=454.74(元)
(3)运用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确定的乙产品的单价: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完全变动成本×(1+成本费用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150+75+54+21)×(1+20%)/(1-5%)=378.95(元)
(4)由于额外订单价格435元高于运用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确定的乙产品的单价378.95元,接受额外订单在不增加固定成本的情形下增加边际贡献,即增加利润,故应接受这一额外订单。
(5)保本销售量=(900000+180000)/[525-(150+75+54+21)]=4800(件)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225000+(900000+180000)]/[525-(150+75+54+21)]=5800(件)。

第5题:

某公司长期以来只生产A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7年度A产品实际销售量为600万件,销售单价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6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800万元,假设2018年A产品单价和成本性态保持不变。
资料二:公司目前有剩余能力,2018年度公司发现新的商机,决定利用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并添置少量辅助生产设备,生产一种新产品B。预计B产品的年销售量为300万件,销售单价为36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每年增加600万元,与此同时,A产品的销售会受到一定冲击,其年销售量将在原来基础上减少200万件。
要求:
(1)计算2017年度下列指标:①边际贡献总额;②保本点销售量;③安全边际额;④安全边际率。
(2)计算投产新产品B为公司增加的息税前利润,并据此做出是否投产新产品8的经营决策。


答案:
解析:
(1)①边际贡献总额=600×(30-16)=8400(万元)
②保本点销售量=2800/(30-16)=200(万件)
③安全边际额=(600-200)×30=12000(万元)
④安全边际率=(600-200)/600=66.67%
(2)增加的息税前利润=300×(36-20)-600-200×(30-16)=1400(万元)
因为投产新产品B后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会增加,所以应投产新产品B。

第6题:

某企业计划生产A、B、C三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为50000元,它们的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产品销售与成本情况相关资料

要求:
  (1)计算企业计划期内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
  (2)计算B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额和盈亏平衡销售量。


答案:
解析:

(1)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37.5%×50%+18.75%×60%+43.75%×50%
  =51.875%
  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50000/51.875%≈96386(元),
  (2)B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额=96386×18.75%≈18072(元)
  B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量=18072/15≈1205(件)

第7题:

A企业只生产和销售甲产品,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甲产品的总成本习性模型为Y=50+1.2X。假定该企业2018年度甲产品销售量为200万件,每件售价为2元。由于该企业存在约束资源,该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20万件。
资料二:按市场预测2019年甲产品的销售量将增长10%,正好可以充分利用生产能力。
资料三:经市场调查,若2019年花费5万元进行广告宣传,可使2019年甲产品销售量增长25%,但需额外购入一台价值10万元的设备,以扩大生产能力。
资料四:该公司经理想要增加生产的产品种类,经市场调查,市场上有乙产品可以利用甲产品的剩余生产能力,预计2019年乙产品将处于销售旺季,预计乙产品的单价为5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元,但生产乙产品需要额外再租入一台设备,每年需要租金20万元。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8年的下列指标:
①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②安全边际率;③边际贡献总额;④息税前利润。
(2)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假设2018年该企业发生负债利息5万元,计算预计2019年的下列指标:
①经营杠杆系数;②息税前利润增长率;③财务杠杆系数;④总杠杆系数;⑤每股收益增长率。
(3)根据资料一、资料二和资料三,判断该企业2019年是否应扩大生产能力。
(4)根据资料一、资料二和资料四,判断该企业2019年是否生产乙产品。


答案:
解析:
(1)①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50/(2-1.2)=62.5(万件)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收入=62.5×2=125(万元)
②安全边际率=(200-62.5)/200=68.75%
③边际贡献总额=200×2-200×1.2=160(万元)
④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160-50=110(万元)
(2)①2019年该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总额/息税前利润总额=160/110=1.45
②由于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销售量变动率
所以,2019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1.45×10%=14.5%
③2019年企业财务杠杆系数=EBIT/(EBIT-I)=110/(110-5)=1.05
④2019年企业总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1.05×1.45=1.52

⑤由于总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变动率/销售量变动率
2019年每股收益增长率=销售增长率×总杠杆系数=10%×1.52=15.2%
(3)扩大生产能力前的息税前利润=200×(1+10%)×(2-1.2)-50=126(万元)
扩大生产能力后的息税前利润=200×(1+25%)×(2-1.2)-50-5-10=135(万元)
扩大生产能力后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扩大生产能力前的息税前利润,所以该企业应该扩大生产能力。
(4)增加的息税前利润=20×(5-2)-20×(2-1.2)-20=24(万元)
生产乙产品会导致增加的息税前利润大于0,所以应该生产乙产品。

第8题:

戊公司生产和销售E、F两种产品,每年产销平衡。为了加强产品成本管理,合理确定下年度经营计划和产品销售价格,该公司专门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进行讨论。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4年E产品实际销售量为3 680件,生产实际用工为7 000小时,实际人工成本为16元/小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图所示:

E产品单位标准成本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价格标准

35元/千克

15元/小时

10元/小时

用量标准

2千克/件

2小时/件

2小时/件

资料二:F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5000件,2015年计划生产12000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200元,计划期的固定成本总额为720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成本利润为20%。

资料三:戊公司接到F产品的一个额外订单,意向订购量为2800件,订单价格290元/件,要求2015年内完工。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4年E产品的下列指标:①单位标准成本;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③直接人工效率差异;④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2.根据资料二,运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F产品的单价。

3.根据资料三,运用变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F产品的单价。

4.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上述测量结果,作出是否接受D产品额外订单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5.根据资料二,如果2015年F产品的目标利润为150000元,销售单价350元,假设不考虑消费税的影响。计算F产品保本销售量和实施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答案】

1.单位标准成本=35×2+15×2+10×2=120(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实际产量下保准工时×标准工资率=7000×16-3680×2×(15÷2)=568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7000-3680×2)×(15÷2)=-27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6-15÷2)×7000=59500(元)。

2.全部费用加成定价法定F的单价

单位产品价格=(200+720000÷12000)×(1+20%)÷(1-5%)=328.42(元)。

3.变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定价

单位产品价格=200×(1+20%)÷(1-5%)=252.63(元)。

4.由于额外订单价格290元高于252.62元,故应接受订单。

5.保本销售量×(350-200)-720000=0。

求得:保本销售量=720000÷(350-200)=4800(件)。

实际目标利润的销售量×(350-200)-720000=15000。

求得实际目标利润的销售量=(15000+720000)÷(350-200)=4900(件)。

第9题:

(2017年)己公司长期以来只生产X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6年度X产品实际销售量为600万件,销售单价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6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 800万元,假设2017年X产品单价和成本性态保持不变。
  资料二:公司按照指数平滑法对各年销售量进行预测,平滑指数为0.7。2015年公司预测的2016年销售量为640万件。
  资料三:为了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决定2017年放宽X产品销售的信用条件,延长信用期,预计销售量将增加120万件,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将增加350万元,应收账款年平均占有资金将增加1 700万元,资本成本率为6%。
  资料四:2017年度公司发现新的商机,决定利用现有剩余生产能力,并添置少量辅助生产设备,生产一种新产品Y。预计Y产品的年销售量为300万件,销售单价为36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每年增加600万元,与此同时,X产品的销售会受到一定冲击,其年销售量将在原来基础上减少200万件。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6年度下列指标:①边际贡献总额;②保本点销售量;③安全边际额;④安全边际率。
  (2)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完成下列要求:①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7年度X产品的销售量;②以2016年为基期计算经营杠杆系数;③预测2017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
  (3)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三,计算公司因调整信用政策而预计增加的相关收益(边际贡献)、相关成本和相关利润,并据此判断改变信用条件是否对公司有利。
  (4)根据资料一和资料四,计算投产新产品Y为公司增加的息税前利润,并据此做出是否投产新产品Y的经营决策。


答案:
解析:
 (1)①边际贡献总额=600×(30-16)=8400(万元)
  ②保本点销售量=2800/(30-16)=200(万件)
  ③安全边际额=(600-200)×30=12000(万元)
  ④安全边际率=(600-200)/600=0.67
  (2)①2017年度X产品的预计销售量=0.7×600+(1-0.7)×640=612(万件)
  ②以2016年为基期计算的经营杠杆系数=8400/(8400-2800)=1.5
  ③预计2017年销售量增长率=(612-600)/600×100%=2%
  预测2017年息税前利润增长率=1.5×2%=3%
  (3)增加的收益=120×(30-16)=1680(万元)
  增加的相关成本=350+1700×6%=452(万元)
  增加的相关利润=1680-452=1228(万元)
  改变信用条件后公司利润增加,所以改变信用条件对公司有利。
  (4)增加的息税前利润=300×(36-20)-600-200×(30-16)=1400(万元)
  投产新产品Y后公司的息税前利润会增加,所以应该投产新产品Y。

第10题:

戊公司生产和销售E、F两种产品,每年产销平衡。为了加强产品成本管理,合理确定下年度经营计划和产品销售价格,该公司专门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进行讨论。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4年E产品实际产销量为3680件,生产实际用工为7000小时,实际人工成本为16元/小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E产品单位标准成本

资料二:F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5000件,2015年计划生产12000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200元,计划期的固定成本总额为720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成本利润率为20%。
  资料三:戊公司接到F产品的一个额外订单,意向订购量为2800件,订单价格为290元/件,要求2015年内完工。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4年E产品的下列指标:①单位标准成本;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③直接人工效率差异;④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2)根据资料二,运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F产品的单价。
  (3)根据资料三,运用变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F产品的单价。
  (4)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上述测算结果,作出是否接受F产品额外订单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5)根据资料二,如果2015年F产品的目标利润为150000元,销售单价为350元,假设不考虑消费税的影响。计算F产品保本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答案:
解析:
(1)单位标准成本=35×2+15×2+10×2=120(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7000×16-3680×2×15=16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7000-3680×2)×15=-54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6-15)×7000=7000(元)
  (2)单位产品价格
  =(200+720000/12000)×(1+20%)/(1-5%)
  =328.42(元)
  (3)单位产品价格
  =200×(1+20%)/(1-5%)=252.63(元)
  (4)由于额外订单价格290元高于252.63元,故应接受订单。
  (5)保本销售量×(350-200)-720000=0
  求得:保本销售量=720000/(350-200)=4800(件)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350-200)-720000=150000
  求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150000+720000)/(350-200)=5800(件)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