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如何缩短自清除流程全低压空分设备的启动时间?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缩短自清除流程全低压空分设备的启动时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缩短分子筛流程的空分设备的冷开车时间。


正确答案: (1)首先在开车前要保证两组分子筛要彻底再生好。开车后,空压机加压时,分子筛同时进气,保证分子筛的通气与空压机加压同时进行。
(2)冷却阶段要充分发挥膨胀机高温高焓降的特点,如果是空分大加热后开车,初期全部打开所有的吹除阀,将塔里的热气赶净后关闭吹除阀,要将冷量尽可能的分配到热容量大的容器、管道,尤其是主冷。尽可能降低上塔压力。
(3)一定要调好板式换热器的热端温差,避免复热不足而造成冷损加大。
(4)防止过冷器过早产生液体,而使冷量集中到板式,造成板式过冷。
(5)积液阶段,在保证上塔不超压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上塔压力,保证一定空气流量的情况下,关小进上塔液氮阀,避免主冷过早工作。
(6)主冷液体积累到接近工作液位时,缓慢打开下塔液氮回流阀,防止主冷蒸发量过大,液位急剧下降,这样的话,冷量又集中到板式,造成板式过冷,冷量分配到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延长开车时间。
(7)调纯时,液氮、污液氮调节阀不要大幅度开关,主塔的调纯配合粗氩塔同时进行。

第2题:

如何缩短自清除流程全低压空分设备的启动时间?


正确答案: 板翅式切换式换热器的热容量小,空分设备的启动时间较短,在30~40小时的水平。就操作来说,操作要领为,要防止水份和二氧化碳带入塔内,严格控制好冷端和热端温差;注意主冷的冷却;充分发挥多台膨胀机的制冷能力;合理分配、利用冷量,依靠设备本身的潜力使启动时间缩短。此外,借助外部冷源也是缩短启动时间的有效办法。当主冷冷却结束,出现液体时,从外部输入液氧、液空或液氮,当主冷液位达到正常液面时可停止输液,空分塔可进入调纯阶段。采用这种输液技术,启动时间可缩短12小时以上,这是一种很经济的方法。

第3题:

切换式板式换热器流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满足二氧化碳自清除,就能满足水份自清除

B、只要满足水份自清除,就能满足二氧化碳自清除

C、在空分产生大量液体时开两台膨胀机或增大膨胀量不利于板式自清除

D、在空分产生大量液体时开两台膨胀机或增大膨胀量有利于板式自清除


参考答案:A

第4题:

小型空分设备缩短启动时间的操作要领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这是因为在启动阶段空分塔内的温度距正常工作温度(-172~-194℃)较大,精馏需要大量液体,因此,启动阶段需大量的冷量。生产冷量的多少,取决于膨胀机的制冷量和高压压力。膨胀制冷量多少决定于膨胀机效率、前后的压差、通过膨胀机的气量。当膨胀机效率一定时,扩大膨胀机前、后的压差和增大进气量就可增加制冷量。扩大膨胀机前、后压差的办法是:将高压压力控制在设备允许的最高压力,中压压力尽可能降低,要打开所有吹除阀、分析阀。低压压力对中压有影响,也应尽可能降低,只要能满足纯化器再生就可以。
冷却阶段,当膨胀机后温度T2达~140℃时打开节-1阀。过早或过迟都不利于缩短启动周期。过早打开节-1阀会减少膨胀机制冷量;过迟则会使热端冷损过大,并影响节-1阀前温度的下降。从-140℃开始至T2温度达正常温度(-155~-165℃)之间,约有1h的气量分配、转换过程,即冷却阶段向积液阶段过渡。
由于通过膨胀机的气量是不能产生液体的,而液体只能在第二热交换器内进一步冷却后通过节-1阀产生。严格地说,空气达3.65MPa(绝压)、-140.68℃时开始液化,节流阀后达0.6MPa、-173℃才能产生液体。为了减少节流气化,需要有一定过冷度。即要把节-1阀前温度控制在-155~-165℃之间。这一过渡阶段,为了确保膨胀机的制冷量,又要使T3温度迅速下降。要合理地分配气量,就必须控制T2温度在-140~-155℃之间。
积液阶段:为了尽量多地产生液体、并尽快地积聚起来,一方面要保持高压压力和T3温度;另一方面,关小氧流量和控制低压及出口温度差。关小氧流量,增加上塔底部蒸发量,有利于氧纯度的提高;减小冷凝蒸发器温差,有利液氧的积聚。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将氧气出口阀全关。但这样会使热交换器传热面积减少,热端温差扩大。所以,氧气流量控制在正常流量的1/3为佳。提高低压压力的目的,是缩小上塔与下塔之间的压差,从而使冷凝蒸发器温差减少,有利于液氧的积聚。
在调纯阶段初期需要大量冷量。当液空、液氮节流阀关小时,下塔、上塔上升蒸气量增加,阻止小孔漏液,液体在塔板上积聚、并开始精馏。因此,关阀必须缓慢,确保液氧面稳定。该两阀开度是否合理的标志,是液氧液面是否保持在430~500mm的范围,关阀结束时液空、液氧纯度是否在设计范围内。
在关阀基本结束,塔内精馏工况已建立,冷量仅仅用来弥补绝热层的跑冷损失和热端温差的冷损。因此必须降压,以减少冷量的生产。冷量多少的标志是液氧液面。在保持液氧液面的前提下,高压压力越低越好。
生产的目的是获得成品。成品的产量与纯度成反比例,必须合理调节。由于流量改变,热端温差随之改变。为此,应及时调节入塔空气量的分配。

第5题:

为什么大、中型空分设备适合采用全低压流程?


正确答案: 降低空分设备的工作压力,可以降低产品的单位能耗。全低压空分设备的工作压力接近下塔的工作压力,而小型空分设备的工作压力是远高于下塔的压力。工作压力低,膨胀产生的单位制冷量也少。为了保持冷量平衡,首先要求单位冷损也小。对大型空分设备,单位跑冷损失随着装置容量增大而减小,同时,设计时也选取较小的热端温差,单位热交换不完全冷损失相对也较小,这为降低工作压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工作压力低,就要求膨胀机有高的效率,以便在同样压差的情况下能产生较大的制冷量。透平膨胀机随着容量增大,最佳转速降低,效率提高。因此,它对大型空分设备最为适合,使降低工作压力成为可能。
对于小型空分设备,相对的冷损大,即使采用透平膨胀机,转速高达105r/min以上,效率也较低,维护管理要求很高。此外,对于大型空分设备,膨胀量相对于加工空气量较小,膨胀制冷后的空气仍可参与精馏,从中提取氧。而小型空分设备若采用低压流程,因为产生制冷量所需的膨胀气量大,不能全部参与精馏,氧的提取率就很低,单位产品的能耗仍然会很大。因此,全低压流程对大、中型空分装置最为适合。
目前,随着分子筛吸附净化和增压透平流程的采用,以及板翅式热交换器技术的进步,低压空分设备的最小容量已设计到340m3/h氧产量,800m3/h氮产量(KDON-340/800),空压机的排气压力为0.59MPa。

第6题:

全低压空分设备中液化器起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在启动积液阶段,液化器起到液化空气、积累液体的作用,在正常运转阶段,在切换式换热器(或蓄冷器)和精馏塔之间,液化器能起到冷量分配、调节的作用。

第7题:

三万空分膨胀机(进口)如何启动?


正确答案: 1)向膨胀机通入密封气。
2)投入膨胀机的油冷却器和气体冷却器的冷却水。
3)膨胀机启动时先开增压端的空气流路,然后再开膨胀端的空气流路。
4)膨胀机的进口导叶设定为3度,点击“膨胀机除霜”(点击刷新图标),解除该联锁。点击“膨胀机联锁复位”,出现“膨胀机允许启动”条件。
5)启动膨胀机(即打开紧急切断阀)。
6)逐渐关闭增压端的回流阀,当压力升到2.8MPa左右时,迅速打开喷嘴,并迅速通过18500—22500rpm/min,以防喘振。

第8题:

本套空分装是()流程。

  • A、全低压流程
  • B、全高压流程
  • C、内压缩流程
  • D、外压缩流程

正确答案:C

第9题:

全低压空分设备的冷凝蒸发器应怎样操作?


正确答案: 在正常运行中,冷凝蒸发器的操作主要是保持氧液面在规定的高度上。引起主冷液面波动的原因较多,但归结起来是不外乎是冷量不平衡或液体量分配不当造成的。
制冷量的多少是整个空分设备冷量平衡所要求的。制冷量大于需要量时,冷凝蒸发器的液面会升高,就应相应地减少制冷量。在液面降到合适高度时,还需要稍增加一点制冷量才能使其平衡、稳定。如果装置的冷损增加或由于其他原因制冷量小于需要量时,则冷凝蒸发器的液面会下降,就应增加制冷量。当液面长到合适的位置时还要稍微减少一点制冷量,才能使液面稳定。这种操作是对指示滞后的人工反馈。
对全低压空分设备来说,增加或减少制冷量主要是靠增加或减少膨胀机的膨胀量(或改变机前压力和转速)。     冷凝蒸发器液面过高或过低时,还要看看其他液面是否合适。如果冷凝蒸发器液氧面过高而下塔液空面过低,可能是由于打入上塔的液空量过大。此时应关小液空节流阀。反之,若冷凝蒸发器液氧面过低而下塔液空面过高,则要开大液空节流阀,以保持冷凝蒸发器的液面稳定。
当冷凝蒸发器液面过高时,可以排放一部分液氧。这不仅能使液面迅速下降,还可以清除一部分杂质,有利于安全运行。
如果是带氩塔的设备,应事先提高液氧液面,积聚冷量,然后再启动氩塔。

第10题:

下列四种空分流程,哪种是目前最先进的()

  • A、切换式换热器全低压流程。
  • B、增压型常温分子筛净化流程。
  • C、蓄冷器全低压流程。
  • D、增压型常温分子筛全精馏无氢制氩流程。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