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句中“也”的作用是(  )。

题目
单选题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句中“也”的作用是(  )。
A

表肯定

B

表疑问

C

表停顿

D

表祈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党的十八大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其中“洗洗澡”蕴含着的深刻内涵与下列哪一项选项相似?( )。

A. 《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B. 《庄子·逍遥游》: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C. 《周易·益卦》: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D. 《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答案: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A项意指即使一个人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谨言慎行,不做失道失德的事。B项指的是水不够深,那就没有能够担负大船的力量,强调量的积累。C项强调变通趋时,当着时机,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D项是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都要不断进步。故选D项。

第2题: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徵徵,其徵也不徵。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徵之。夫明之不勝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於人,其功外也,不亦悲乎!”出自()。

  • A、《庄子•杂篇•列禦寇》
  • B、《庄子•杂篇•寓言》
  • C、《庄子•杂篇•徐无鬼》

正确答案:A

第3题:

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C. 天之苍茫,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也

D. 奚以知其然也


正确答案:C

第4题:

()云:“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是啊,水积不厚深就无力行大船,人若学问修养不高深又怎么能担当重任。“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顺此道而游,并不需要自己的意志——顺其自然。水中有道意。

  • A、墨子
  • B、孟子
  • C、老子
  • D、庄子

正确答案:D

第5题:

习总书记在墨西哥访问时,引用了()经典语句。

  • A、宾至如归”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D、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 E、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正确答案:B,C,E

第6题:

高中语文《逍遥游》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安徽省芜湖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逍遥游》节选
2.内容: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基本要求:
(1)疏通文意,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形象;
(2)细细品读文本,体会庄子博大思想;
(3)适当的板书设计,试讲时间10分钟。
答辩题目
1.谈谈你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认识?
2.这节课你是如何安排课堂活动的?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课文
同学们以前学过庄子的《秋水》,还记得它讲的是什么故事吗?(《秋水》讲的是一个河伯见海神的故事。)其实庄周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讲的故事流传至今的也有很多。你能再举出几个吗?(濠梁之鱼、庄周梦蝶、曳尾而涂、涸辙之鲋、击缶而歌……)今天,我们来学一个赫赫有名的故事——《逍遥游》,看看庄周在《逍遥游》里又要给我们讲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题目)
(二)自读课文,教师引导
1.对照书下注释,逐句翻译课文。有疑问处圈画出来。(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疑难点,解决个别疑难,并收集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疑难字词板书在黑板上。)
2.集中解决同学们反映的共同问题。
3.在疏通整个文章中,觉得哪一类句子最难把握?
多媒体展示下列句子:(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明确】(1)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2)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三)文本探究,师生合作
1.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你是如何理解“逍遥”的?
【明确】逍遥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2.齐声朗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了哪些事物?强调了一个什么观点?
【明确】鹏徙南冥“以六月息者也”“野马”“尘埃也”“以息相吹也”。作者用一大一小两种事物概括了宇宙间的万物“皆有所待”。
3.读过文章后,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物?
【预设】鲲鹏。
4.鲲鹏的形象如何?我们就先来看看文章的第一段。先请全班男生来读第一段。女同学思考:鲲鹏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
【明确】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5.有人说:庄子的“逍遥游”太虚幻了,在我们现实中根本就不能实现。那么还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吗?
【明确】庄子的逍遥游的确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我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但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我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名利,则能悠游自得。所以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帮我们开出一剂解困的良药。这也是庄子思想历经千年依然不老的原因。
(四)拓展作业
“文为心声”。庄子借助于大鹏婉曲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许多心愿。跨入到一个新的年级,融入到一个新的班级,此时此刻,你最真切的愿望又是什么呢?
作业:请以“我真想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逍遥游
庄子
安时处顺、穷通自乐
敝屣富贵、淡泊名利
【答辩题目解析】
1.谈谈你对庄子逍遥游思想的认识?
【参考答案】
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自由”。说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他们都各自充分而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自然能力,他们就同等幸福。
逍遥游的第二个层次,高级的幸福。前面那种是低级的幸福,是有差异的幸福。那种有差异的幸福其实不可能真正圆满,因为万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万物都受到各种制约。按西哲的说法,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是尼采的超人,但后来海德格尔指出,超人不可能实现,因为人世间存在太多的限制,比如:人总是会死的。所以,更高级的幸福,只能是与天地融合。所谓与天地融合,就叫做:天人合一。这个境界,超越了万物的区别,超越了人与世界的区别,我本身也已经感受不到了,人完全融入天地中,于是获得永恒的幸福。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这节课你是如何安排课堂活动的?
【参考答案】
这节课的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较难,所以,在导入环节,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让大家温习旧知识,唤起学生对庄子的相关知识的记忆。在新课教授的环节中,我先采取的活动是让大家自读课文去查找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自主合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一起分享。对于庄子思想的理解,安排小组合作讨论,让大家结合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知识积累,以及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去探讨庄子思想的内涵,并且理解。
这样的安排我认为能够突破重难点,达成我这节课设立的教学目标。

第7题:

下列句子中出自先秦史传散文的是()。

  • A、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 B、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
  • C、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正确答案:C

第8题:

下列各句中,含有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而前置的是()。

A、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B、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C、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D、公曷为出若言?(《晏子春秋》)

E、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


正确答案:ACDE

第9题: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正确答案: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

第10题: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中的“扶摇”意思是()。

  • A、逍遥
  • B、上升
  • C、旋风
  • D、飘飘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