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白虎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题目
问答题
叙述白虎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温胆汤的主治征候及配伍意义。


正确答案: 温胆汤主治胆郁痰扰证,症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易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疾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总和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帜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而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第2题:

完带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功用是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症见带下色白,清晰如涕,面色晄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配伍特点:寓补于散,寄消于升降,培土抑木,肝脾同治。

第3题:

叙述十枣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参考答案:

功用:攻逐水饮。主治:(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2)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舌苔滑,脉沉弦。
配伍意义: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且逐水饮,消肿满之功甚著。然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既可益气护胃、培土制水以邪正兼顾,又可缓和诸药的毒性及峻烈之性,使下不伤正,且可减少药后反应。四药合用,共成峻下逐水之剂。


第4题:

简述白虎汤的配伍意义和功效。


正确答案:白虎汤中知母配石膏,辛寒清热而能润燥,清阳明之热而保胃津。炙甘草、粳米益气和中,与寒凉药同用,可护胃,共成辛寒清热之重剂

第5题:

叙述白虎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正确答案: 功用:清热生津。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烦渴引饮、汗大出、脉洪大有力。配伍意义:方中重用石膏辛甘大寒,主入肺胃二经,善能清阳明气分大热,并能止渴除烦,用为君药。臣以知母苦寒质润,寒可助石膏清肺胃之热,润可助石膏生津止渴除烦。君臣相须为用,清热除烦生津之力尤强。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均为佐药。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四药配伍,共奏清热生津之效。

第6题:

四物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功用:补血调血。主治营血虚滞证。症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涩淡,脉细弦或细涩。配伍特点:是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与辛香之当归、川芎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第7题:

羚角钩藤汤与大定风珠在配伍、功用、主治及征候方面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羚角钩藤汤以清热凉肝,熄风止痉之品为主,配伍养阴增液,柔筋缓急,化痰安神之药组方,重在凉肝熄风,兼能增液舒筋。主治温病之极期,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玄数,其症属实;大定风珠以大队滋阴养液之品为主,配伍介类潜阳之“三甲”,长于养阴而熄风,主治温病后期,阴液大亏,虚风内动之手足瘛瘲、形消神卷、舌绛少苔、脉气虚弱
其证属虚。两方治证,一实一虚,迥然不同

第8题:

试述八正散的功用、主治与配伍意义。


正确答案: 大黄荡涤邪热,并能使湿热从大便而去。

第9题:

叙述四君子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正确答案: 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配伍意义: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白术,益气健脾燥湿。佐以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第10题:

简述定喘汤及阳和汤的主治病证及麻黄在两方中的配伍意义。


正确答案: 定喘汤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证;麻黄在方中宣肺平喘,解散表邪,与甘涩之白果合用,一散一收,既能增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辛散太过耗伤肺气,共为君药。阳和汤主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方中佐以少量麻黄辛温宣散,发越阳气,开泄腠理,以散肌表腠理之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