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阳和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试述阳和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八正散的功用、主治与配伍意义。


正确答案: 大黄荡涤邪热,并能使湿热从大便而去。

第2题:

试述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功用、主要药物配伍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治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之功用,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不同的是:小柴胡汤治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功用为和解少阳。方中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夏、生姜降道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中。大柴胡汤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功用不仅和解少阳,且能内泻阳明热结。方中柴胡与黄芩和解少阳;大黄与枳实泻阳明热结,且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因有阳明热结,不用参、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第3题:

试述补阳还五汤的主治证及其临床表现,以及方中配伍黄芪的意义。


正确答案: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祛络通。

第4题:

试述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二方都主治脾胃虚寒证,以温中补虚立法,然理中丸主治中阳不足,阴寒内盛所致吐、利、冷、痛,故以干姜温中祛寒;人参、白术、甘草补中益气,乃温补并行而以温为主,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小建中汤所治乃由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而致,以腹痛喜温喜按,心悸不宁为主证,故以饴糖为君,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芍药柔肝缓急,桂枝温阳祛寒,甘草补中,生姜、大枣调和阴阳,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第5题:

阳和汤主治(),功用()。


正确答案:阴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第6题:

试述温胆汤的主治征候及配伍意义。


正确答案: 温胆汤主治胆郁痰扰证,症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易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疾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总和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帜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而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第7题:

叙述白虎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正确答案: 功用:清热生津。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烦渴引饮、汗大出、脉洪大有力。配伍意义:方中重用石膏辛甘大寒,主入肺胃二经,善能清阳明气分大热,并能止渴除烦,用为君药。臣以知母苦寒质润,寒可助石膏清肺胃之热,润可助石膏生津止渴除烦。君臣相须为用,清热除烦生津之力尤强。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均为佐药。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四药配伍,共奏清热生津之效。

第8题:

叙述十枣汤的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参考答案:

功用:攻逐水饮。主治:(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2)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舌苔滑,脉沉弦。
配伍意义: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且逐水饮,消肿满之功甚著。然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既可益气护胃、培土制水以邪正兼顾,又可缓和诸药的毒性及峻烈之性,使下不伤正,且可减少药后反应。四药合用,共成峻下逐水之剂。


第9题:

简述定喘汤及阳和汤的主治病证及麻黄在两方中的配伍意义。


正确答案: 定喘汤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证;麻黄在方中宣肺平喘,解散表邪,与甘涩之白果合用,一散一收,既能增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辛散太过耗伤肺气,共为君药。阳和汤主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方中佐以少量麻黄辛温宣散,发越阳气,开泄腠理,以散肌表腠理之寒凝。

第10题:

试述桂枝汤的功用、主治证病机及配伍意义。


正确答案:桂枝汤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意在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