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

题目
多选题
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A

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B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05年至1997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在日本东京展开大论战的主要阵地分别是()

A.《民报》

B.《循环日报》

C.《时务报》

D.《国闻报》

E.《新民丛报》


参考答案:A, E

第2题:

1905—1907年年进行的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论战双方的主要阵地是()

A.《时务报》

B.《民报》

C.《苏报》

D.《新民丛报》


参考答案:B, D

第3题:

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论战主题包括()。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B、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

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要不要改革科举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答案:
解析:
(1)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2)这场大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5题:

改良派以()为主要舆论阵地,同革命派展开一场大论战。

A.《民报》

B.《新民丛报》

C.《国闻报》

D.《中外纪闻》


参考答案:B

第6题:

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论战的各自舆论阵地是()。

A.《民报》

B.《时务报》

C.《民国日报》

D.《新民丛报》


参考答案:A, D

第7题:

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什么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

A.《民报》

B.《新民丛报》

C.《国闻报》

D.《中外纪闻》


参考答案:A, B

第8题:

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以《》为主要阵地展开论战。


参考答案:新民丛报

第9题: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通过这次论战()。

A.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B.反清革命的广泛宣传,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C.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D.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参考答案:A, B, C, D

第10题:

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的主要舆论阵地是()

A《民报》

B《新民丛报》

C《万国公报》

D《国闻报》


A,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