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乘佛法的修行人,最可怕的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学习大乘佛法的修行人,最可怕的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

  • A、三藏
  • B、御弟圣僧
  • C、御弟

正确答案:B

第2题:

原始佛法与大乘佛法的四念处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原始佛法的四念处是:观身如身念处;观受如受念处;观心如心念处;观法如法念处。
大乘佛教的四念处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原始佛法的四念处是:观你的身如同身念处,现在当下是怎样的情况?你是如实去看,这样就好。那么你的受,你的心也是一样,如实来看你的感受如何?你的心有无贪瞋、喜乐,然而未必只是苦,尽量保持如实观。大乘佛法的四念处,它是一个预设的答案,然后从给出的答案去找符合它的条件,这不是说对与错的问题,只要你有一个预设的立场,就会失去客观的立场,这些大家可以慢慢去体会。

第3题:

小乘佛教讲的是(),而大乘佛教讲的是对佛法的传播和对佛法的体认,在自己修炼的同时渡化别人成佛。

A、自我修养

B、普度众生

C、羽化成仙

D、长生不老


参考答案:A

第4题:

念佛、参禅到底是大乘修法,还是小乘修法?为什么?


正确答案: 念佛、参禅是属于大乘还是小乘的修法取决于是否有菩提心。比如说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词上面不分大乘和小乘,以出离心来摄持,就成了小乘的念佛法门;以菩提心来摄持,就是大乘的念佛法门。
也就是说修一切善发观待发心不同分成大小乘,仅以自己的出离而修一切善法是小乘修法,以菩提心摄持的一切善法就是大乘修法。

第5题:

为什么说佛法的精华教义是大乘菩提心?


正确答案: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省庵大师说:“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没有菩提心,一切修学都不是佛法的范围了。弘扬了菩提心,就是真正弘扬了如来教法;一切佛法都是以菩提心为基础,八万四千法门,离开了菩提心,不再称其为佛法,也不能获得成就。

第6题:

对大乘修行人而言,什么才是最快乐的?


正确答案: 只要众生远离痛苦、获得快乐,这就是大乘修行人最快乐的事情。或者说,在大恩上师座下享受佛法的甘露美味,也是最快乐的。

第7题:

靠书本能不能学到佛法、修出成就?


正确答案: 佛陀的思想言教都以经典书本的形式流传保存了下来,所以学佛不能离开对经典理论的学习。一切轻视经典理论学习的想法都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忽视了闻、思、修三种智慧之间的因果必然关系。闻、思、修三智的因果关系是修得智生自思得智,思得智生自闻得智,无其前因便无后果。“闻”就是求学经典理论。但佛教研究学有传承,修有规范,“传承”指师传,只靠书本自学,无法得到理论和修证经验融为一体的法脉传承。
佛教经典种类繁多,文辞歧义甚多,且经文又分了义、不了义、显义、密义等,不能直接从字面了解经义,这又是靠书本自学无法解决的一大难题。有些显宗经典,凭借历代大善知识的疏解之文,还可以阅读,但密宗续经,若不掌握打开密义的特殊“钥匙”,只凭经文的字面意思,即使具大智者也难掌握了义。更何况,修密法必须要有师传法脉和符合续部规定的灌顶受戒,绝不能轻信教外之人的所谓“密法不需要灌顶,可以自修”这类胡言乱语。
古今中外,许多世俗学问尚讲师承、流派,以博大精深而著称的佛教经学、密学怎能不讲传承呢?禅家轻视所谓“文字般若”,是其一大错误,但今世有些人又把文字般若视为真般若,以为靠阅读经文就可以证道,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排除上述两个极端,寻找一条中间的道路,才是正道。
显宗菩提道视寻师求学为入道之门,密宗视重师道为成就之源,具慧眼者从这个问题上,就可以对经学、密学传承的重要性得到认识。

第8题:

小乘佛法主要分成中观派(空宗)和瑜伽行派(有宗)两大系统,他们将早期佛教贬称为大乘。()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学习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 学佛的基础是深信因果。

第10题:

修大乘佛法,不出六度四摄法门。其中六度中()能度悭吝;()能度毁犯;()能度瞋恚;()可以度懈怠;()可以度散乱;()可以度愚痴。


正确答案: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