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IS?简述其发展历程。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AIS?简述其发展历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制造业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1)用机器代替手工,从作坊形成工厂
2)从单件生产方式发展成大量生产方式
3)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现代制造技术

第2题:

简述电网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2006年西电东送工程投产;“十一五”时期,开启了我国大电网时代;到2010年底,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初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

第3题:

简述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历程。


正确答案:
(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 (3)心理自我。

第4题:

什么是AIS?简述其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会计信息系统(AIS)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存储、处理与输出,并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提供所需会计信息,辅助他们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其发展经历了3个过程: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和ERP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第5题: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1.酝酿提出阶段。从党的十六大以后,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可以看做是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酝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吹响了新一轮理论创新的号角,是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宣言书。之后,总书记又先后提出了“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观点,至此,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思想已初步形成。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2.逐步形成阶段。从十六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七大召开,是丰富完善阶段。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不但指导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而且体现在规划之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
3.成熟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成熟。十七大的召开,既是科学发展观成熟的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崭新起点。

第6题:

简述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和发展历程,并评价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案:
解析:
(1)创立和发展历程:京师同文馆最 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 的产物。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1861年1 月清廷应主持对外交涉事务的奕诉等人奏请,批 准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立外语学馆;1862年 6月11日,学馆终于在总理衙门内正式上课,定 名为同文馆,其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取的十 三四岁的少年,学习年限为8年。同文馆初创时 只有英文馆,学生10人,其后相继增设了法文 馆、俄文馆、德文馆、日文馆以及算学和天文馆, 从而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学校,学生也从最初的 10人增加到1887年的120人。1898年,在维新 变法高潮中,京师大学堂成立,同文馆的科技教 育部分归于京师大学堂。1902年1月,京师同文 馆完全并人京师大学堂。 (2)历史地位:第一,它是洋务学堂的开端, 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的设 立,表明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开始由观念变为现 实,它是改变旧的封建传统教育的首次尝试,在 实践上把2 000多年的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一个 缺口。第二,京师同文馆地处的帝都北京乃全国 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直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 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以上两点决定了京师同 文馆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象征意义。 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和 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不 仅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在由外国语学校演 进为综合性学校以后,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 程,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 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第7题:

请简述什么是AIS和CRIS?其伤害尺度是如何划分的?


正确答案: AIS简明伤害标准,CRIS综合伤害标准
AIS伤害尺度:
1、无伤
2、轻伤
3、中伤
4、重伤,无生命危险
5、重伤,生命危险,但可存活
6、危重,能否存活不确定
7、死亡,24小时内,因一个致命伤和三等以下伤害死亡
8、死亡,24小时内,因一个致命伤和四到五等以下伤害死亡。

第8题:

简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1.“办公自动化”(OA)时代:始于20世纪80年代2.“三金工程”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3.政府上网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4.电子政务纵深发展阶段:始于21世纪初期5.2010年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第9题:

简述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并说明其特点。


正确答案: A、孕育阶段(1973-1980)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
(1)实现了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
(2)初步形成了环境管理思路
(3)建立了国家、省两级环境管理机构和“老三项”环境管理制度(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
(4)开展了以水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污染源调查,解决了局部问题。
(5)在方法上,还停留在以定性分析为主的阶段。
B、尝试阶段(1980-1990)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确立了环境保护的地位,作为基本国策
(2)明确地方政府、企业、环保部门之间的环保责任
(3)四级环保机构建立
(4)环境法制建设加强,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5)实现了环境管理思想的转变
(6)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C、发展阶段(1991-2000)
(1)提出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在规划方法和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环境规划体系。
(3)完善和丰富环境保护规划内容。
(4)在制定规划的方法上有很大进展(环境承载力、冲突论、GIS)
D、完善提高阶段(2001-2005)
(1)制定了《<地方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目标刚>要编制技术大纲》
(2)从应用上看,出现了大量流域环境规划、生态规划与区域环境规划
(3)从方法论来看,大量的模拟模型、不确定性优化与风险决策模型得以应用。
E、转变约束阶段(2006--)
(1)将环境规划作为政府干预市场、保证国家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环境保护工作宏观指导的重要手段
(2)把防止污染作为重中之重
(3)编制定位由计划演变为规划,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被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
(4)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

第10题:

简述会计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