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国际政治格局及其基本含义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国际政治格局及其基本含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含义可从以下方面加以说明()

A.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动力
B.国际政治格局是以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的
C.国际政治格局是以在地区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的
D.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的结合式样和结构状态
E.国际政治格局是由国际经济力量决定的

答案:A,B,D
解析:

第2题:

试析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①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国际政治格局总是一定时代条件下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②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界经济格局是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基础和前提。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直接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两者的演进呈同向性发展的趋势。
③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国际秩序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了国际格局的特点。
④国际政治格局在其演进过程中,总是新旧交迭,呈现出过渡性特征。新旧格局的交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和过渡阶段。

第3题:

试述创造性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创造性的含义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新奇独特意味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创造性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后者产生的成品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无论是真正的创造还是类似的创造,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说,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尽管各种不同的研究及其相关测验分别强调创造性的不同特征,但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个:
①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②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③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第4题:

试述主权国家特质和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政治中对于国家的意义


正确答案: 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也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实体单位。
主权国家的特质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第一,主权国家能够控制和最大限度地调动、支配、运用一切资源,形成国际社会强大的行为主体、实体。
第二,主权国家是人类社会生活诸共同体的唯一合法总代表。
第三,国家之间政治关系决定着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向。
按照国际法的要求,在国际社会中,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
第一,固定的领土。
第二,定居的居民。
第三,统一的政权机构。
第四,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于国家的意义:
第一,国家主权是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第二,国家主权是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独立行为主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国家主权是一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与他国平等地位的重要保证。
第四,国家主权是国家参与制定和遵循国际关系准则的基本前提。

第5题:

简答政治总格局的含义?


正确答案: 指一个国家中代表各阶级、阶层以及其他群体的政治之间与国家政权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第6题:

试述抗日战争后的国际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它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在短时间内,国际帝国主义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或干涉各国人民革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追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二是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上述国际格局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战后不久,美国拟定了一个准备称霸世界的所谓“全球战略计划”。为实现此计划,美国在“遏制”苏联势力的旗号下积极向全球扩张,并把夺取中国,以巩固它在亚洲的地位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为此,美国继续采取自中国抗战后期就已确立的扶蒋反共政策。这一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以期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圜不战而控制全中国;另一方面,从各方面大力加强国民党的力量,一旦和谈目的不能实现时,便帮助国民党与中共决战,以期用武力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法扶蒋反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将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严峻考验。

第7题:

简述构成国际政治格局主干的基本政治力量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政治活动中具有强大的主导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是世界范围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基本力量。
(2)它们是特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关系的承担者。
(3)它们既可以是由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构成的,也可以是由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集合体构成的。
(4)国际政治基本力量是以经济力为基础的,但是与综合国力相类似,它也是多种力量综合构成的,经济力仅是其构成的基础性因素,而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力。

第8题:

试述国际收支账户差额及其含义。


答案:
解析:
(1)国际收支顺差、逆差的含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吋期内(一年、一季、一月)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反映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为不平衡。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或称国际收支盈余;支出总额大于收人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逆差,或称国际收支赤字。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 (一年、一季、一月)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反映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为不平衡。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顺差,或称国际收支盈余;支山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称为国际收支逆差,或称国际收支赤字。 (2)贸易收支差额。将水平直线划于商品贸易项目之下,此时线之上项目即商品进出口流量的净差额就是贸易差额。贸易收支差额即商品进出口收支差额,是衡量一国实际资源的转让、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依椐。对许多国家来说,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我们可以把贸易差额作为国际收支的近似代表。贸易收支差额分析可以综合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反映一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所以,即使是对于资本账户比重很大的国家(如美国),都十分重视贸易收支的差额分析。 (3)经常账户差额。经济账户差额反映了实际资源在该国与他国之间的转让净额,以及该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包括贸易收支、无形收支和经常转移收支,前两项构成经常项目收支的主体。当经常账户为盈余时,就要通过资本的净流出或官方储备的增加来平衡;当经常账户为赤字时,就要通过资本的净流人或官方储备的减少来平衡。经常账户差额可以综合反映一国的进出日状况(包括无形进出口,如劳务、保险、运输等),而被各国所普遍用作制定国际收支政策和产业的重要依据同时,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如IMF)也可以参考这个指标对成员国经济进行衡量。 (4)资本与金融项目收支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的分析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差额可以看出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可以对一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调整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其次,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所以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可以间接反映出经常账户的状况和融资能力。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国际收支中一笔贸易流量通常对成一笔金融流量,经常账户中实际资源流动和资本金融账户中资产所有权流动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不考虑错误与遗漏账户时,经常账户出现赤字,比如对应资本账户的相应盈余,这就意味着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人为经常账户赤字融资。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这种融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首先,资本和金融账户给经常账户融资开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说如果提供融资的主要是国外资本,那么这种融资将受到稳定性和偿还性的限制。其次,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决定并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了,资本流动存在着独立的运动规律,从根本上摆脱了对贸易的依附关系;再次,办两个账户的融资关系中,债务和收人因素也会影响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融资会影响到收人账户进行相应变动,影响债务支出进而影响到经常账户。 (5)同际收支局部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根据复式薄记原理编制的,其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是相等的。但这种平衡只是账面的、会计意义上的平衡,不具冇经济学意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毎个具体账户和科目的借方额与贷方额往往是不相等的,这种差额被称为局部差额,如贸易差额、劳务收支差额、经常账户差额等。 (6)综合收支的综合差额也称为总差额,所包括的线上交易最为全面,仅仅将官方储备作为线下交易,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劵投资、其他投资所构成的余额。它衡量—国官方通过变动官方储备来弥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当综合差额为盈余或赤字时,就要通过增加或减少官方储备来平衡。对于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来说,综合差额的状况直接影响到该国的汇率是否稳定,因为动用官方储备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维持汇率稳定的措施会影响到一国的货币发行量。对于浮动汇率制的国家來说,这个差额在现代的分析意义上冇所弱化,但是这个差额能综合反映自主性国际收支的状况,是全而衡量和分析国际收支的指标,因此,综合差额是非常重要的。IMF倡导使用综合差额这一概念。在没冇特別说明的情况下,人们所说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通常指的是综合差额盈余或赤宇。 (7)净误差与遗制。国际收支中的错误与遗漏账户一般是由于统计技术原因造成的,冇时也冇人为因素,它的数额过大会影响到国际收支分析的准确性。当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持续出现同方向、较大规模的错误与遗漏时,常常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对错误和遗漏账户进行分析是必要的,往往可以发现实际经济中存在些问题。例如,对出口进行退税是国家鼓励出口的一种财政措施,如果企业为骗取退税而虚报出口,就会形成出口额过高而资本流人数额过低,由此造成国际收支借方余额小于贷方余额,从而相应形成错误与遗漏账户的贷方余额。再如, 一国实行资本管制时,为躲避管制而形成的资本外逃也会假借各种合法的名义流出国外,这会最终反映在错误与遗漏账户中,因此衡量资本外逃的方法之一就是将资本净流出额加上错误与遗漏胀户中的数额。可见错误与遗漏账户的分析是很有价值的。

第9题:

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军事格局的综合。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试述国际政治格局及其基本含义


正确答案: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格局有如下基本含义:
第一,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国际政治格局是以世界范围内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而形成的。
第三,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之间的组合方式和构成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