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第1题: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 )。
A.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
B.主体属性
C.客体属性
D.意义
第2题:
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是()
A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
B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
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模仿与被模仿关系
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动与被感动关系
第3题:
A政治关系
B法律关系
C人际关系
D生产关系
第4题:
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
第5题:
价值评价的认识对象是()。
第6题:
第7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第8题: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主从关系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第9题:
下面对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0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