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是和儿童一定的实际年龄的时距相联系的,我们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题目
判断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是和儿童一定的实际年龄的时距相联系的,我们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A

B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和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2题:

儿童心理品质具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规律,因此评价儿童心理发展水平通常以年龄为标准。()


参考答案:错误

第3题: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______。


正确答案:
稳定性、可变性、稳定性、可变性

第4题:

儿童心理发展一般指()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的发展

  • A、0~6岁
  • B、0~3岁
  • C、3~6岁
  • D、0~18岁

正确答案:D

第5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是和儿童一定的实际年龄的时距相联系的,我们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是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儋,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稳定性 可变性 稳定性 可变性

第7题:

怎样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为什么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是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而时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而儿童的生理成熟受生活时间——年龄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发展与他们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需要的。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带有客观规律性的制约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年龄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此外,在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时还要注意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特征相区别。个别特征是指每个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它与年龄特征之间是一般性与个别性、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表现、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说,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因此,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的辨证关系,既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征否定非本质特征,更不能反过来以个别性否定一般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征否定本质特征。

第8题:

年龄特征的含义包括

A、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D、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不同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简述我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


正确答案: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这些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的主导活动、智力(或思维)水平和个性特征上,同时也表现在他们的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水平上。

第10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一、新生儿期(0~1月)
人生第一年: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三)婴儿晚期(6~12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二、先学前期(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小班年龄的孩子。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
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学前中期(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学前晚期(5—6岁)幼儿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