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了出来:12÷4=3(人),12

题目
单选题
在讲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了出来:12÷4=3(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

巩固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l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B
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第2题: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C
引入馒头这一生活中的事物开展数学教学,阐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观念,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3题:

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在教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如何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 来:12÷3=4(人),12÷2 = 6(人),12÷1 = 12(人),12÷0.5 =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 弓丨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题: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以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 (人),12÷2=6(人),12÷l一12(人),12÷o。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C
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结合生活实践,引入馒头讲解、演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概念,显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6题:

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 =6(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题干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分馒头结合起来教学,解决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第7题:

某老师把学生回答平均分配12个馒头的多种计算方法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C
这种做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第8题: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 12(人),12÷0.5= 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C

第9题:

语文老师在板书生词时。常把形近词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粉色的粉笔写出来,这样做符合知觉的选择性规律。()


答案:对
解析:
差异部分用彩色标出,有利于学生注意到几个字的不同点,便于区分和学习。因此。张老师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第10题:

某老师把学生回答平均分配12个馒头的多种计算方法板书出来:12÷3=4(人),12÷2 = 6 (人),12÷1 = 12 (人),12÷4 = 3 (人),12÷6 = 2 (人),12÷0. 5 = 24 (人), 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解析:
这种做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更多相关问题